内涵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正加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发展新阶段,教育系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突出教育教学,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树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根本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健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内涵发展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强调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归根结底就是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研究”总课题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说。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5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培养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需要教育“强基固本”。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观念,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批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记者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研究”课题组了解到,5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基本形成,高等教育也建立了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
5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涌现出张丽莉、李保国、黄大年等一大批优秀教师。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教师学历结构不断改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逐步形成。国家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截至2016年底,全国22个实施省份中,有684个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名乡村教师。
保障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确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研制各学科课标与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领域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规范、指标、指南等近800项,让教育有标可循。
协调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为导向,教育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达到新的水平。”陈宝生谈道。
5年来,一系列举措深入人心:
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发展,2012—2016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近1500所,镇区的初中学校增加1000多所;
国家出台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中西部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资金,90%投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构建更加开放通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畅通职业教育学生升学通道;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占到硕士学位研究生总数的将近一半;
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建成覆盖全国城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办学效益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东中西部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层次类型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备。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专业和区域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