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录取机制改革,考生应如何准备
从2017年秋季学期,山东迎来高考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段学生。这次高考改革赋予了考生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如确定选考科目、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报志愿等。但选择的权力和空间越大,考生越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无所适从。
一是主动学习,正确理解高考改革的内容要义。
高考文理不分科,考试科目、录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都要求考生具备与之向适应的能力和素质,鼓励考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出选择判断。考生需要作出的选择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高一年级确定等级考试科目;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
考生要深入地学习了解高考改革政策,正确理解改革要义和政策规定,理清未来升学的各种途径和模式,提前对自身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成才途径。
二是提早谋划,科学确定等级考试科目。
改革允许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6 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那么必然会出现“政治、化学、地理”、“物理、历史、生物”等科目组合,类似于文综、理综的交叉组合。到底选择哪三门科目,考生仍不能“任性而为”,需要考虑多重因素,慎重、科学地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
考生必须要认真研究各高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使自己的选择符合高校要求。在确定选考科目时,考生还要考虑自己擅长的学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最大化。另外还需考虑本人将来的职业倾向和专业兴趣,对未来喜欢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对所学专业有了兴趣和明确目标后,选择才更具合理性。因此,考生在高中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和发现自己的特长优势与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是充分准备,提早研究高考志愿。
对2017级的高一学生来说,虽然是在三年之后即2020年填报高考志愿,但此次高考改革已经不允许考生向以往一样高考成绩公布后再来研究志愿。志愿填报已经与平时选考科目的选择密切相连,考生必须以一种更加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分析学校和专业志愿。考生考虑的不仅是上大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与自己契合度高的大学和专业,具有长远发展前景、能够为之奋斗不止的专业和大学。所以,考生填报志愿前,应认真研究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专业情况、人才培养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及专业。
四是自主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高考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考生应好好把握这种机会,主动适应改革要求,正确把握努力方向,立足未来发展和成才需要,在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方式上,要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会组织活动、参加实践、研究探索,从关注分数提高转变到关注能力发展。再如,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综合素质评价,考生不能被动接受,而要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全面展示个人素养,积极参与写实记录、展示交流、期末总结、整理遴选等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环节,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