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正解?]
上大经管类专业酝酿停招文科生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认为,上海应尽快采取举措引导高中文理科合理分流,调整“文多理少”的考生结构。如果这一格局再不改变,那么继文科生考试难之后,高校将持续面临办学难、教改难和就业难。
据叶志明透露,上海大学正在酝酿一个计划:目前该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但不排除未来出台停招文科生的做法。酝酿这一做法的初衷,就是希望传递一个信号:盲目选文科,个人未来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最近,叶志明正在调阅学校历年来的数据,同时,也将从一些学院的进一步反馈中来评估这一计划的实施可能性。叶志明表示,从二级学院以及其他学校的一些反应来看,确实也有这样的呼声。毕竟,很多文科生在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远不及理科生,在经管类专业上学不好。
记者查阅《2013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也发现,本市一些985高校的经济学院,每年招生数超过100人,但给文科生的名额有的只有个位数。
当然,叶志明最根本反对的还是高中文理分科,在大学越来越推崇文理兼修、通识教育的今天,再在高中阶段就文理分科,实在有些背道而驰。
文高理低现象不仅要靠市场调节
今年,上海高考分数线一本线文科比理科高出43分;二本线文科比理科高72分。去年的情况是,上海文理科一本线相差15分,二本线相差37分。“文高理低”的剪刀差,正呈明显扩大趋势。高职(专科)方面也如出一辙。一连串的利空消息对文科考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选文科的孩子和家长都快为此急哭,更有一些家长发帖称失眠了。
影响分数线的因素不少,单从文科分数线比理科高43分倒并不能得出“文科更难考”的结论,不过统计数据却将之坐实:今年的文理科报考比例约为46%和54%,而招生计划中,文科生只占30%多一点,竞争明显要激烈得多。
如何改变文科考试更难的状况?有些学校选择增加文科招生计划,可局部调整只是杯水车薪,而如果全面增加文科招生数,在四年后学生毕业求职时又会遇到困难——目前大学文科毕业生就业率已经低于理科生不少。有专家直指增加文科招生为“饮鸩止渴”,这一说法虽然过于严厉,但其中道理并不难理解。何况高校的专业设置本身根据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出发,仅根据报考人数就做出调整也并不合理。
有教育专家指出,最好的方法是在中学阶段淡化文理分科的影响,在大学都更注重通才教育的背景下,中学更应该取消文理的分野。这样的提议自然是有道理的,但设计的话题过于宏大,即使未来能够实施,也得经过不短时间的论证。而在此之前,在就业-大学-高考环环相扣的现实下,必须尽快解决文科高考更难的局面,即使采用的方法会有些功利。
“市场调节”是有效的,由于文科分数线显著提高,据初步调查,本市高中生中文科生比例已经略有下降,不少高中也预测未来选择理科的学生数量将增加。可以想见,如果未来几年文科高考难度仍然超过理科,文理科考生比例会慢慢趋向合理。但高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意义太大,在市场慢慢调节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考生付出沉重代价。高等学校和中学加强沟通,及时提供报考人数比例等信息供学生参考,帮助考生合理选择,也许是比较好的办法。据调查,不少考生选择文科是为了避难求易,可现在结果却恰恰相反,求易的人多了让录取难度水涨船高,其中缘由显然是因为信息掌握不足。如果在各中学文理分班之初就能够让高三生知道,文科生录取比例比理科生低将近一倍,给学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调节的速度是不是会加快一些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