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专家点评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开放拓展视野,文化引领价值
2019-06-08
上海教育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6月7日上午,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布了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作文题目进行了评析。大家一致认为,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引领开放的文化视野,引领对文化的自我辨识,更引领对认识事物方法论的思考。

  一、立意高远

  题目先呈现一个例子,再提出写作要求。从结构上看,与以往的材料题保持一致,但立意大气高远,富有现代气息,体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表现出人格内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合,更能引导青少年重德铸魂,健康成长,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着蓬勃中国心的中国人。

  命题意蕴丰厚,立足优秀文化根脉,在全球视野中凸显中国价值,将包蕴着爱国情愫的韵律与全球视野中的现实问题思考加以结合,实现育人理念。既有上海作为国际性文化都市的在地化特征,更指向了全球视野中如何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的新时代任务。

  二、视野开放

  “倾听不同”引领开放的文化态度。材料中的“倾听不同”是“开放”的态度,“感受”“更有意识”以及“寻找”则分别是“开放”的方式、过程与思考。有开放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认同,有认同就有认识的深化。

  “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中国味”就是中国文化味,内涵丰富,选材面广。内容可以写音乐,也可以写美食、绘画、建筑、文学等。从文化特色,到人格个性,到生活特性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味”的具体内涵来抒写。

  “如何认识事物”体现认识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去进行自主性思考。比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给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思维深化

  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提炼能力,继而考查独立思考与综合应用的具体写作能力。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从而对“中国味”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由此而联想到其他方面,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有比较,有推断,有批判,有扬弃,充分体现了理性思辨。

  作文命题一方面给出了可供考生迅速切入构思的具体材料,另一方面又引导考生不局限于材料本身,而是将思维放宽,拓展到“启发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哲学层面,促进考生在作文写作中思而弥深,悟求透彻,从“事理”明晓进阶为“物理”通达,进而实现写作中的“道理”表达与“真理”追求。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心,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考合一理念,充分提供了回溯自身经验与认知过程的写作答题空间,有效实现了学识与见识相融合,实践与知识互为促进和生发的命题思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