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过来人口述:不是所有小语种都如想象中完美
2010-03-25
京华时报
关注掌上高考


  出镜人:樊颖

  所学语言:乌尔都语

  现为吉林省文化厅系统公务员

  “乌尔都语,这是哪个国家的语言?”樊颖说,当她介绍自己的专业乌尔都语时,10个人里会有9个反问她这个问题。后来她嫌麻烦,在介绍自己专业时只说自己是学西班牙语的。等人家羡慕一番之后再补上一句,“我还会乌尔都语,就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然后又会引来对方的一番啧啧称赞。

  从小展露语言天赋

  樊颖很有语言天赋。小时候在吉林长大,东北话自然不在话下;后来到父亲工作的四川上学,又学会了四川话;因为母亲是长沙人,她的长沙话说得也不赖。上大学时,她能跟来自这些地方的同学都攀上老乡关系,用她室友的话说,“樊颖是中国方言版的多语种复合人才”。

  除了会各地方言,樊颖在外语学习上也展露了过人的天赋。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也是从初一才接触英语,上了不到一个学期便每天放学后缠着爸爸教她英语。爸爸借来初高中的英语教材开始给她上课,同时,还给她买了一套压缩版的中英文世界名著,选取的都是故事性很强的小说,用的也都是简单英语,樊颖特别喜欢,以至于每次上英语课时,她都偷偷躲在桌子底下读名著。

  初三毕业会考,满分120的英语试卷,樊颖考了119。直到现在,樊颖也没想清楚到底那一分丢在哪里。“我甚至私底下推断,可能是阅卷老师怕给满分后被复查时担责任,才少给了一分。”樊颖开玩笑地说。

  不想“被认定”选学小语种

  因为英语成绩特别好,“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我以后一定会学英语专业”。但樊颖并不想“被认定”。

  高三时,樊颖了解到很多高校可以组织小语种单独招生,通过小语种单独招生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大学。这种招生政策很吸引她,并且能成全她“不被认定”的想法。

  当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正在中国访问,樊颖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背景介绍得知,巴基斯坦的国语是乌尔都语,这种语言也在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的穆斯林中通用,使用总人数超过一亿。

  樊颖当时查阅资料得知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有乌尔都语专业后便迅速决定报考。“考试很简单,主要考查英语,小语种只是一种附带的基础性考查”,除了北外,樊颖还参加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语种单独招生考试,都很顺利地通过了,但最后她选择了文化氛围更好的北京。

  学习过程非常痛苦

  进入大学开始系统学习后,樊颖才逐渐了解到,乌尔都语并不简单。

  这种语言的语法相对复杂,既有南亚方言的特点,有时又要用阿拉伯语或者英语语法来解释。除了语法,写作也让樊颖犯难。乌尔都语的书法作品很受重视,为了书写美观,乌尔都语的字母出现了很多变体,这让“连汉字都写得不像汉字”的樊颖非常痛苦。

  学了一年乌尔都语后,樊颖获得了转专业的机会。当时,她可以选择西班牙语和法语,前提是必须重读一次大一。“重读西班牙语或者法语能保证自己就对它们感兴趣么?”又是一番痛苦的抉择后,樊颖选择了继续读乌尔都语,同时选修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

  就业遇困境报考公务员

  2008年,樊颖毕业后选择了在巴基斯坦有很多业务的中兴公司。

  不久,樊颖获得了外派巴基斯坦的机会。但是到了巴基斯坦后,樊颖发现“到处都是持枪的警察和保安,在国内看到警察持枪会有安全感,但在这里有人持枪就是不安全的象征”。而且,女性在巴基斯坦地位很低,樊颖担任翻译或者外出都会被围观,“感觉跟动物园里的猴子似的,越发怒别人越觉得好笑”。三个月后,樊颖回国并辞掉工作。然而,等她调适好心情再找工作时,外贸等行业已经很难找到翻译类工作。

  几番尝试失败后,樊颖决定考公务员。“翻译也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我必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以后考虑”。去年4月,樊颖考上吉林省文化厅系统某单位公务员。“可能以后都不和乌尔都语和西班牙语打交道了。”

  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为增加录取机会学阿语

  在拿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阿尔巴尼亚在地球上的哪个位置是一个让张琬很为难的问题。但她最后居然选择了以阿尔巴尼亚语为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阿尔巴尼亚语专业属于非通用小语种,因需求量不大,4年才招收一届,每届只招20人左右。张琬入学的2004年,恰巧赶上阿尔巴尼亚语专业招生。张琬入学那一年,小语种专业在北京单独招生,面试通过的学生可在高考成绩低于北外其他专业录取线的条件下被北外提前录取,这样的录取政策无疑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张琬正是抱着可以多一次录取机会的想法,参加了北外的小语种招生考试。

  “当时有一个列表,上面按汉语拼音顺序列出很多非通用小语种。”对于自己为何最后被录取到阿尔巴尼亚语专业,张琬现在也没弄明白,“可能是当时图省事,挑了最前面的填,阿尔巴尼亚语排在第一位”。

  拿到通知书后,张琬对着通知书念了好几遍,才把“阿尔巴尼亚”几个字顺畅地读出来。接着,她拿出地图,找了半天,才终于找到了这个隐藏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东南欧国家。

<< < 1 2 3 > >> 共 3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