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人:张琬
所学语言:阿尔巴尼亚语
现为阿尔巴尼亚
大使馆大使秘书
最近几天,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阿尔巴尼亚文化展,作为大使秘书的张琬需要为筹备活动奔前跑后,这也几乎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其他日子里,她和普通上班族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简单生活。
国外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进入北外后,张琬开始正式接触阿尔巴尼亚语。之前,她一直想买一些阿尔巴尼亚语的资料,但是除了国家图书馆,在市场上基本找不到。
从字母到单词、从短语到句子,张琬像刚开始学习英语一样,一步一步学习阿尔巴尼亚语。“这个过程很痛苦,不像其他专业一样有很多课外辅导资料,也没有师兄师姐可以帮得上忙。”
艰难学习了两年后,张琬和另外5名同学被派往阿尔巴尼亚的一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他们被编入历史系,但因为语言基础实在太薄弱,学校不得不特意为他们设置了一个班并安排了单独的辅导老师。起初,他们还想着去蹭听阿尔巴尼亚同学的课,但他们发现茫然不知老师在讲什么。
不能在课堂上练语言,他们又想到参加社会实践。很多中国公司在阿尔巴尼亚有投资项目,在这些中国公司的阿尔巴尼亚分部找到一份兼职翻译工作并不困难,6个人当中的3个正是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张琬为了能有效地锻炼语言,最终选择了一家英国建筑公司在阿尔巴尼亚的分部,提供阿尔巴尼亚语和英语的双向翻译。“这样,即使阿尔巴尼亚语练习不够,至少也能练习英语”。一年的阿尔巴尼亚经历,让张琬的阿尔巴尼亚语和英语都有了很大进步。
期待再次去阿尔巴尼亚
回国已是大四,校园招聘开始了。虽然阿尔巴尼亚语专业四年才招一届且招生人数较少,但社会需求也少,张琬的很多同学并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除了少数几个去了在阿尔巴尼亚有业务的外贸公司,几个去了外交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阿尔巴尼亚语部,大部分同学都是靠英语找的工作。”
摆在张琬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去外贸公司或者靠英语找工作两条路。她觉得放弃学了四年的专业很可惜,狠下心决定去有阿尔巴尼亚业务的外贸公司。就在她准备参加一家公司面试时,阿尔巴尼亚外教告诉她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急需一名懂阿尔巴尼亚语的中国秘书。
这则消息让张琬兴奋不已。如果有了这份工作,不仅不必放弃阿尔巴尼亚语,还可以留在北京的父母身边。在外教的指导下,张琬成功得到这份工作。
使馆的工作较为简单,除了为大使的中国活动做一些事务性安排,大部分的时候,张琬都在为前往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中国人提供签证咨询。“工作相对简单,待遇也过得去,但是很消磨年轻人的热情和志气。”张琬觉得,如果在大使馆工作太长时间,将来要离开使馆转行就很难了。
阿尔巴尼亚近年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很迅速,吸引了很多中资企业前往。最近一段时间,张琬也在琢磨,是不是该重返阿尔巴尼亚,帮助在那边的中资公司拓展业务。
本报记者 刘浩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