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石河子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区域特色、国家一流”为核心,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按照“可靠的、合格的、真实的、有特色、有竞争力、有产出、可持续”的目标,对标对表《石河子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和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加快、特色、高质量建设,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2018年,学校坚持 “内涵发展、凸显特色、分层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思路,凝聚人心、激活初心、瞄准靶心。以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引领学科整体发展,“点”上强龙头,从龙头领跑变梯队跟跑;“线”上抓延伸,带动“先进材料技术与装备”一流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从学科建设对接产业发展;“面”上求突破,从特色优势转化为办学实力。“化学工程与技术”新增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辐射带动“机械工程、工商管理”2个学科新增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个学科新增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心理、公共卫生、艺术”新增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动态调整新增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化学、土木工程、地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审计”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特色鲜明、理工农医教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三高一培”四级学科生态体系。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
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滚动支持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建立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绿洲学者”特聘教授10名,引进17位高层次人才。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百有其一,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研究生党员标兵均百有其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和经费均居全疆高校第一。获批的兵团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数和总经费数位列兵团第一,实现历史新高,服务兵团向南发展战略立项数占72.4%, “化学工程与技术”占兵团科研经费11%,学校占39.8%,凸显了国家一流学科龙头示范引领。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毕业生留疆率保持61%以上,本专科生就业率90%,研究生就业率93%位居全疆高校第一,为新疆、兵团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南疆医学人才培养,在塔里木大学建立石河子大学医学分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打好立德树人“阵地战”。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2018年调整疆内外生源结构,2018年内地生源上调3.4%,为聚焦人口战略做贡献。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92个本科专业。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兵团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2018年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6600余人,留疆率达60%,为新疆、兵团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
1.探索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复合人才
发挥“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育人传统。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基础任务。一是修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开展课程思政、实施分层教学、构建启发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二是紧贴“市场、产业、职业、就业”创新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大型企业亟需人才,校校联合实施“1+2+1”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三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增设兵团战略急需的理工、新兴、交叉新工科等6个专业,对就业率低、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撤减招生、隔年招生。四是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创新创业平台,鼓励2-3年级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P);鼓励3-4年级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全国竞赛并获奖18项。转科研成果为教学资源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2.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拔尖急缺人才
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一是优化学科结构,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修订2018版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兵团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以“科研创新或实践技能”为导向,推进本硕贯通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科研育人。建立科教融合、互促协同培养机制,资助41名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自治区研究生优秀论文均居全疆高校第一。三是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拓展优质办学资源,实施“校企实践导师能力提升计划”与“对口合作高校副导师能力提升计划”,联合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打好内培外引“情感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选拔推荐“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优秀人才计划;获批9人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个兵团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2个兵团重点实验室。邀请5名知名学者到学校申报长江学者,组建了4个区域特色、学术影响力日益显著的学科方向团队,1人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召开第三届“一带一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博士论坛,搭建高水平学术研讨平台,吸引与留住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用使命、前途、平台、事业留人。在“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下,以需求为向导、项目为纽带合作攻克和转化核心关键技术,发挥高端创新团队的科研优势,学校形成了以“农业工程”院士团队与“化学工程与技术”长江学者团队领衔、绿洲学者领航,以石河子大学“3152”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人才梯队正茁壮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先行先试建科研创新团队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事业特色为磁石集聚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标准评价人才,以兵团精神为土壤涵养人才,以创新机制为保障服务人才,从政治的高度争做四有好老师,从职业的角度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修养的维度彰显师德风采,从制度的深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从责任的力度关爱学生尽忠职守。引导教师建设、奉献边疆的热情,打好扎根兵团思想基础。搭建平台、汇聚人才,以引培领军人物为核心,促进团队稳定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坚持人才强校,改革人才引培育机制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一是制定激励政策。出台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聘任办法,着力引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拔尖人才;二是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出台石河子大学“3152”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培育学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在青年教师师德、教学能力提升和职称评审、干部提拔等给予优惠政策,提升服务向南发展能力,用使命、前途、平台、事业留人。四是召开学校第三届“一带一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博士论坛,搭建高水平学术研讨平台,吸引与留住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五是改革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年审制度,努力形成高端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多层次多类别具有活力的一流师资队伍。
3.加强交流合作,借力育良才谋良策
坚持“一人一议”政策,与对口合建高校、浙江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2018年石河子大学与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合作分别成立“马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陈孝平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和邓铭江院士合作成立“生态水利院士专家工作站”,4位院士均已入站工作。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打好服务兵团“持久战”。立足兵团,优化学科布局,实施“一流学科+”学科发展路径,强化产业需求导向,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为龙头,以部省合建 “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2个学科群为重点,加速形成高水平学术团队、实验平台和高水平学术成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石河子大学服务兵团向南发展行动方案》,坚守新疆兵团人才、智力、文化支撑的重要高地。
1.出硬招引燃创新斗志,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显示度
主动与区域支柱、特色业急需的“机械装备、氯碱化工、煤化工、新材料、绿色农药、高效缓释肥、生物可降解膜”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研究,2018年,学校立项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实现学校零的突破。获兵团科研项目50多项,化学工程与技术占29.4%,同时获南疆重点产业科技支撑计划1项。 “先进材料技术与装备”一流学科群,在授权发明专利占41%,实用新型专利占76.3%,省部级科研奖励占73%。2018年发表SCI/EI/ CSSCI占17.81%,论文被引频次全校第一占27.28%。以石河子大学国家科技园打造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新平台,化学工程与技术率先整合构建新疆兵团特色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科技合作计划3项,获批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项目3项,在一流学科引领下,提升了部兵合建2个学科群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推进了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2.出新招破解产业难题,提高服务兵团产业的贡献率
把服务新疆、兵团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是争取兵团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获兵团科技进步奖15项,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是找准切入点,培植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源。探索“校企研政”四位一体助推脱贫攻坚“造血”产业协同创新双赢新模式;天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天富+机械工程在校内设立2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促进了学科、人才、科研、服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开展“教师企业行”活动,与兵团师团、区县市30余家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新疆天业、新疆天富、西部牧业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科技服务、支教、医疗下乡、访惠聚”等助推兵团精准扶贫攻坚,推动南疆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打好常态思政“运动战”。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兵团事业是学校的“根”,兵团精神是学校的“魂”。学校党委以理念重塑和政策调整为先导,培养、储备服务国家、兵团需求的紧缺战略人才。
落实课程思政。以思政理论课为主渠道、人文社科课程为重要补充、专业课程有机融入,开设《兵团概论》《新疆绿洲农业》《一带一路经济管理概论》等课程,落实活动思政,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兵团。选派100名学生骨干参加兵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实施六大计划“科苑学者上讲台、重点实验室开放、大学生科研实践、大学生夏令营、院长科技奖学金、学生科技活动小组”,建立学科设置、教育教学与社会需要的联动机制,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人才。
2.熏陶渐染,传递兵团精神,育兵团情怀
抓“入学教育、实践活动、评优选先、就业创业”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发挥优秀毕业生典型引领作用。召开优秀毕业生下基层事迹报告会,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献身边疆的热情。二是在南疆建立8实践实训基地。完善区情社情调查、“三下乡”社会实践、实习支教等相衔接的传统品牌南疆行实践体系。三是校园文化育人,王震将军塑像、张仲翰将军路,让学生耳濡目染兵团创业者的事迹,营造诚实守信、敬畏学术的氛围。四是探索“毕业生留疆就业”新模式新政策,建立了政治过硬、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将兵团精神融入十大育人体系,出台了“头雁工程、对标争先、双带头人”3个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和党团组织进宿舍”活动,建立了党支部扶贫帮困机制,以“先进材料技术与装备学科群”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学科领跑带动,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农业机械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学硕第一党支部共2个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名研究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五)国际合作交流
打好合作交流“空间战”。努力提升国际化水平。一是师资队伍国际化。聘请国内外30名知名学者出任兼职教授,化学工程与技术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毕业生2人,5名青年教师赴海外访学一年已归。二是人才培养国际化。实施优秀研究生国际培养计划,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科人才培养经费,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联合培养、进修、交流,有6名学生获“高校研究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有3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基金支持前往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常态化培养机制,化学工程与技术实现了学校招收博士留学生零的突破,2018年招收博士留学生3人。孔子学院招收9名学生,积极推动了留学生教育发展。三是科研与创作国际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大学国际学术论文产出量TOP1、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TOP1的学科,获批兵团国际合作项目3项。学校发挥“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积极接收中亚国家科技人才及留学人员的联合培养和短期培训8期共160人。四是国内合作交流。组织43名导师赴北京大学培训,石河子大学北大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师资博士生28名,开展学科论坛系列讲座60余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100余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促进了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
三、制度建设
(一)组织领导
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一流学科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并指导一流学科建设“理念指引、制度规范、机制运行和政策实践”,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本土意识、兵团情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了“谋事创业、创先争优、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和政治生态。
2.健全管理制度等内部领导体制
成立 “石河子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主体责任,创新“部兵合建”工作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聚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从解决教师评价指挥棒出发释放活力。加强资源统筹与协同,调动学院、激励教师、引导学生,更加充分地释放加快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政策活力。
(二)考核评价机制
以质量为核心,将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评价并行,探索建立“自我评估、学校评估、第三方评估”一流学科目标考核绩效评价模式,建立第三方评价与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综合考评指标体系相互呼应的多元评价体系,清理和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突出学术贡献和影响力,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梳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1.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层次人才紧缺与流失。学校地处西部,在引、育、留人才上面临困境。
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位授权点分布不均衡,历史久远的医学发展因引、留、育、培人无平台严重限制。
三是服务向南发展能力尚需提升。国家一流学科与部兵合建学科群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高校的作用尚需探索完善。
2.建议意见
一是重点关注与支持。强化国家政策与资源统筹指挥棒,在办学经费、博士点建设等倾斜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尽快厚植发展基础。
二是出台指导性政策。尽早出台部省合建运行管理与工作机制,协调好部、省、校三者关系。出台高校高层次人才留人指导政策。
三是设立专项经费与配套政策。用于学校内部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激励。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
2019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开局年,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学校将推动综合改革再出发,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1.抓谋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兵团精神主动谋划,探讨学校2019-2020年“双一流”建设主要思路与发展路径,努力产出重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
2.抓大事
从向南发展中把握工作大势,从深化改革中把握工作重点,从学科发展态势中把握工作重心,凝练学科优势特色,立德树人,大力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3.抓统筹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依据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相应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评价办法,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
4.抓创新
立足于学院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狠抓学科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地见效。创新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支撑能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5.抓效率
积极主动,争取教育部、兵团的支持和指导。落实责任,强化校内部门协调配合和力量整合。跟踪问效,有效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总之,学校有信心抓住“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履行职责使命,坚持需求导向,探索“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流学科建设模式,提升对新疆、兵团科技创新显示度和产业发展贡献度,建设有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