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有变,易中有难、难易基本适度,进一步回归语文,强调能力考查的基本特点。>>点击进入2007年各地高考成绩及录取结果查询
稳中求变,开拓创新。从题型来看,今年的试题作了一定的调整。首先,名句名篇的背诵考查由默写题改成了选择题,每个选项选择了两组句子,要求考生判断哪一项全对。其次,文学常识的考试形式作了调整,由原先的选择题,改成了一道判断改错题,涉及的知识面可涵盖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和作家生活的年代。再次,现代文大阅读的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改成了一道主观鉴赏题。同时今年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断句题,断句材料来自《颜氏家训》。
重视基础,易中有难。今年的前五道选择题考查内容基本不变,只是今年把默写,改成了选择题,而所组合的句子,由于不是字形的错误,而是不同诗篇中的句子扭合在一块,增加了干扰性,学生普遍感到迷惑性较大,很难取舍。文学常识涉及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贝克特、茅盾作品《子夜》中的吴荪甫和《林家铺子》以及温庭筠的生活年代,作家作品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由于题型的变化使得一部分同学感到无所适从,判断不清。
文言文选择了苏轼的散文《王定国诗集序》。文段的阅读不是很难,题型也基本未变,文言文的阅读难度相对而言还有所降低,学生感到比较为难的是文言断句这一新题型。
学以致用,强化能力。语文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也有很好地体现。
语言的应用、表达历来是考查的重点。其一,题干列出反方观点:“假如美是客观存在的,李白感受到的月亮的美与你我感受到的美一样吗?”要求写出正方观点,并且要求也用反问句的形式。这既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同时也考查了基础知识中的句子形式。其二,假如你是总编,针对一审和二审对稿件的不同意见写出对稿件不予发表的最终处理意见。其三,根据新编“庄周梦蝶”的寓言写出寓意。由此,语言表达重点考查了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更注重实用性,使语文更具生活化,力图使形式的运用和内容的理解达到和谐统一,以此丰富试卷的文化内涵。
现代文小阅读仍然采用社科类文章作语料,延续了上一年人文性的特征;由于所采用的语料是关于琵琶声珠玉之美的探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大阅读所用的语料是一篇关于泰山文化探究的散文,认为泰山文化是一种锁闭文化。这类文章对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身、关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中后两道一是对文章描写泰山的雾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鉴赏,二是对文章末句“泰山上看不清来路也看不清去路”结合全文进行鉴赏。命题紧扣新课标,显示了对文化品位的注重和审美能力的考查提升。
回归语文,注重人文。今年的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话题为“行走在消逝中”。所谓行走,既可指人生姿态,也可指精神成长,它指向个体和人类的存在,人的一生本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人类,就是在行走中存在、发展和延续并体现其人生的选择以及选择的价值。在人生行走中,你有何深切体验?面对人类的进步,你有何深刻的思考?由于有前面的材料提示,也就不存在着审题难的问题。
作文的材料很有诗意,涉及童年是美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等美好的事物,涉及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涉及文明的消亡和文明的进步。使得今年的作文题具有了知性、感性、理性的特征,既有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忆,又有对文化消逝、文明进步的探究;既有纵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又有横向的人生意义的多方面的考量与结合;既可以写得感性也可以作出知性和哲理性的思索。
可见今年作文的考查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要求真情化和生活化,写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同时还可对美好事物的消亡作出自己哲理性的思考,是哀伤沉湎还是豁达向前,是消极怀旧还是积极向新,文题富有思辨色彩。这就要求学生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会剖析文化现象,因而对文化湮没、文明消逝的探究也就更具深刻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这也是新课标目标在高考作文中的体现。
今年的高考作文保持了延续性中有所创新的追求,体现了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对文化探究当仁不让的责任意识。
来源:金华新闻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