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创新助推师生创业
创业创新,一直是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主旋律。1999年,浙江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2006年,设立了第一个创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浙大设立了亚洲唯一的创业教育讲席。目前,全校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30多门。
“大学生创业应区别于低端产业、低价产品、低水平技术的传统创业模式,要追求高水平创新和高层次创业。”金德水说,浙江大学整体的科研规模和质量,为师生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李克强总理视察浙江大学时明确指出,“创业要以创新为基础”,这无疑是大学生创业的要旨所在。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浙江大学强调科教结合,创建科教协同育才新模式。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鼓励师生协同创业。
博士生白云峰在浙大管院学习技术创新管理,导师是管院院长吴晓波教授——一位开口必提“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教师。两年前,白云峰等几位博士凭借3万元的资本起家,在一间十平方米的农民房里做出了第一台机器产品。到现在,他们的公司A轮融资估值已经上升2000多倍。白云峰说,在学校里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的“新知”,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当然,学科创新不可能一揽子地解决创业创新的问题,浙大为此专门成立了“创业教育办公室”。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指导部门,承担着创业导师计划、校友对接活动、创业基地建设等一系列职能。指导教师高峰总结出了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四个台阶:价值观澄清——内化融合共生理念——训练核心能力——融入自主创业实践平台。他认为,最关键的是第一个台阶,创业不是一种一时的热情,而是终身的追求。只有站在这个台阶上,才会有此后的成长。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认为,创业是一种成长的力量,不光是创业者,也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走向美好的动力。大学为青年学生营造实现创业的环境,也就是为一群“理想主义者”构筑了通向理想的路径。“创业教育办公室”的设立,创造了一种氛围,让一群有共同理想的青年,聚集在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开始对自己未来和国家未来的思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