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浙江新高考调整 选考物理将设置保障数量6.5万
2017-11-29
浙江考试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前段时间,有关浙江新高考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传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实,新高考实施三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学考选考完善办法。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得到权威消息: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的说明,今后,物理选考科目将设置保障数量,6.5万!就是说,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将以6.5万(而不是实际人数)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举个例子,假如6.5万考生选考物理,卷面成绩排前1%的考生,赋分为100分,即有650名考生满分;如果只有5万名考生选考物理,按照新办法,仍然有650名考生满分。

  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了:

  01、Q:为什么要设置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数量?

  物理是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核心竞争力。

  02、Q:为什么是6.5万,而不是8万,也不是5万?

  物理选考保障教量“按高校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近五年在浙江省高考录取考生的平均人数确定”。

  按高校统计,2013年至2017 年,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在浙江高考录取考生人数,物理科目保障教量为6.5 万。这是满足省内外高校在浙江省选拔培养理工科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的生源所需。

  同时,根据统计学专家测算分析,前3次大规模选考成绩分布情况总体保持正常,但如果继续下降到6.5万左右时,考生群体结构发生变化,成绩分布将会有所变化,建议予以适当调控。

  03、Q:6.5万的数量以什么为准?

  6.5万是按某次考试赋分人数计算,而不是按某届考生数计算。

  04、Q:实行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后,如何进行赋分?

  如果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多于6.5万,将继续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规定办法赋分。

  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将以6.5万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05、Q:保障机制是不是仅仅适用物理?

  保障机制出台后,是适用于各年级段学生的保障措施。如果某次考试出现保障机制启动的情况,其赋分办法都适用。保障机制主要针对物理科目制定,当其他科目出现类似情况,可参照物理办法建立并执行保障机制。

  06、Q:选考保障机制从什么时候开始适用?

  2015级学生选考科目已经确定。并绝大部分参加了选考科目考试,中学教学安排也已进入复习深化阶段,从维护整体考生利益及正常教学秩序考虑。2015级学生将不再调整选考科目。

  2016级学生可以对学考选考科目重新选择调整一次。由于2016级学生基本未确定选考科目且绝大部分未参加选考科目考试,可以对学考选考科目重新选择调整1次。

  2016级学生学考选考科目重新选择调整的办法可以概括为:1次调整、门数不限、每门科目最多2次机会不变。

  具体办法是:

  (1) 在2018年4月学考选考的报名时明确。

  (2) 不限门数。可以将1门或多门已参加学考的科目调整为选考科目,也可以将1门或多门已参加选考的科目调整为学考科目。

  (3) 每门科目最多2次机会不变。如: 将已学考科目调整为选考的,须同时声明已取得的学考成绩作废,否则该科目选考将只有剩下的1次机会。将已选考科目改为学考的,其已取得的选考成绩自然作废; 已取得的学考成绩可以保留,如果只参加过1次考试,还可再参加1次该科目的学考,也可以主动声明作废,并可最多再参加2次该科目的学考。

  同时,新高考学考选考的安排,还有以下调整(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实施,2015级、2016级学考选考仍按原办法执行):

  学考与选考实行分卷考试。现行办法选考在学考试卷基础上再加30分加试题,满分100分。实行分卷考试后,学考与选考试卷单独命题,不再直接挂钩。学考选考卷面满分保持不变、考试时长不变、考试范围不变。

  考试安排在每年1月、6月举行。1月:学考、选考同期进行,开考包括外语在内的全部科目。6月分为两次:选考在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学考安排在高考后暑假前期末进行,开考除外语以外其他9门科目。

  学生首次学考不早于高一第二学期,科目不多于3门。高一第一学期不能参加学考。学生须于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各科目学考。每科1次机会,不合格者可继续报考。

  学生高三起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且学考合格方能报考相应科目的选考。选考科目起点赋分仍为40分,选考科目和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外语,2次考试机会的规定不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