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化学教研组长、特级教师 姚建民
一、2006年高考命题走势预测
(1)总体上仍将会继续保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考题中貌似超纲的信息题,将会搭建合适的阶梯,真正“超纲”的题目会在特别的“场景”中让考生找到答案。
(2)在试题难易的布局上,将会继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较难较综合的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将在主观题部分出现。
(3)体现教改、课改、考改的一致性。
(4)注重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点,如化合价、饱和溶液、溶解度(学生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等。
(5)注重对基础知识及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是热点主干知识。
(6)注意未考的主干知识,如: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有机物燃烧规律等。以及未考的章次:硫酸工业、合成材料。
(7)学科内各版块之间综合试题有可能还要加强,这正是体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之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
(8)考试大纲中新增加的部分。
二、冲刺阶段迎考策略真情告白
1.高考的变与不变
(1)课标、教材在变,化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变。
(2)载体、情境在变,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变。
(3)理念、观念在变,考试的形式没有变。
(4)考试的形式没有变,命题人员在变。
(5)阅卷的形式没有变,阅卷的标准可能变。
(6)仍有可作出的基本判断。
2.复习方略点滴
(1)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模式。
(2)降低重心、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构建网络。
(3)提高复习效率、跳出题海、突出方法、培养能力。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