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四个转变”落实错题教学法
2024-03-29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聚焦高考错题复习·总体策略

  在高三每一轮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在各种专项练习、考试中出现一些做错的题目。这些题目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把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进行订正、收集、整理,形成错题集,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无数教师和学生的经验都证明,用好错题集的确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错题集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搜集错题方式单一、整理错题耗时较多、缺少统一规划使用、缺少效果监控测评等。显然,在高考复习阶段,要真正做到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的本源,从错题集的品质、效益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体规划,让纠错转变为教学常态

  让学生体悟到不断纠错、建立错题集的好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对其进行整体规划。

  在对一些学校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好的做法。有的学校的错题本大小统一,栏目细化、多样化,标注符号明确。有的学校在错题本中还融入“温馨提示”“励志语”等内容。有的学校的错题本采用活页的形式,便于携带和增删。有的学校为了减少学生的誊写时间,采用复印、剪贴的方式。在整理错题的时间上,有的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留部分时间给学生,或者每周固定留一节课给学生整理错题。有的学校引导学生重视每个学科的纠错,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把纠错当作深度学习、自主学习的常态。

  抓住典型,让错误转变为教学资源

  学生的错题常常是较好的教学资源。这是教学的基本常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捕捉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然后利用这些典型错误展开教学。

  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某一错误,由一道题到一类题,由一类题到解题思想与方法的提炼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的一个错误,就生长成了一个教学片段、一节课,甚至一个专题。这种做法建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错误设计一些专题,举行师生、生生之间的错题交流活动。学生之间相互阅读、讨论对方的错题,教师通过制作PPT或者直接投影的方式让学生纠错。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习得解题经验。

  持续跟进,让错题集经历“薄”与“厚”的转变

  学生的错题集与医生的病历本类似。医生会对病历本中的各种病例进行研究。同理,学生也应对错题集中的错题进行反思。形成错题集这个过程,是由“薄”到“厚”的过程。

  当然,错题集不能一直“厚”下去。学生在纠错过程中,能把那些不会的题目逐渐变成会做的题目,不断地把一些错题移出错题集。这个过程是由“厚”到“薄”的过程。最后剩下的那些错题是“老顽疾”。针对这些“老顽疾”,教师再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体会命题思路、构建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直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在“厚”“薄”之间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学生提高了对错题集的建立、管理和运用能力。

  重视数据分析,让错题集从“个性”走向“共性”

  错题集的作用不只是错题记录,更重要的是错题统计和错题分析。对错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关键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统计的方法和分析的角度。比如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做高考模拟试卷的次数较多。当模拟考试达到了相应次数,学生的错误积累到了一定数量,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知识点、错误原因、错误数量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到防止再错的方法。

  每个学生的错题集都有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期望从个性化的错误中去寻找一些共性错误。显然,这凭教师的一己之力不易完成。这是错题集的使用难点之一。当前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工具为错题的搜集、整理、监控、测评提供了很多便利。一些APP、微信小程序可以将错题拍照上传、分类、组卷,网上阅卷系统能生成关于学生错题的数据信息。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另外,每位教师都可以协同教研组里的其他教师,把不同届学生的错误情况、薄弱点进行整理,建立知识点、专题、同一板块内容的错题集,更为便捷地找到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错误。

  (作者系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