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辍笔 谈笑风生 间(jiàn)或 李代桃僵(jiāng)
B. 针灸 仗义执言 蹙(chù)额 毛骨悚(sòng)然
C. 蹂躏 再接再励 檄(xí)文 百舸(gě)争流
D.垫付 绿草如茵 游说(shuì) 乳臭(chòu)未干
答案:A
解析:此题难度不高,涉及内容为课堂常见,特别是朝阳二模考过B项的“仗义执言”和D项的“绿草如茵”,属于考前新近复习内容。此外,音形选项可根据课上所讲音韵学知识轻松排除,“百舸(ɡě争流”、“乳臭(xiù)未干”属于上课常讲到的设错方式。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在“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这是我上课千万次提过的设错方式,在六月五日晚的传统押题日志《信,得永生》中再次提到病句会涉及并列结构设错方式,原文如下:“病句题四个选项由主干和修饰语错误组成,并列结构、关联、代词特别关注”,此句即以并列结构设错。如若不信,可看此例:“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08全国II 3A)”,你会发现两题如此相似。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另外,数词多设错项,去年北京卷亦是数词有错,所以对于常做此类练习的同学此题较易。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属于前文所说主干造病句的典型考法。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答案:D
解析:选词题最易考词素与句子环境的匹配关系,因此理解脂肪酸是三种人体所“需要”的,即不难选出,另外“必须”只能做状语。“防治”中的“治”无法与后文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搭配,故而“防止”是优选。而中间一对词最好判断,“吸收”不能“止”,只能“控制”,故而选“抑制”。此题与“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此空与2009年北京卷如出一辄,“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A.遏制 B.遏止)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选A)”。所以,对高考真题设题与解题思路的精准分析是斩获高分的不二法门,这也就是我上课几经讲解、演练的重点内容。
4.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连贯题的重要提示在代词与关联词,掌握此法,你会轻松找到②的“它”与前文的“黑洞”呼应;抓住“尽管”和“但”,则①③顺序自现。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答案:C
解析:略有难度,此题需要老师在授课中不仅教习课文阅读,还需要带领学生熟悉古代文学创作风格的迁变。我的作文课“纵横文史”一节,专门为学生们讲解过历代作品风格前后相继与批判创新。特别是陈子昂对于六朝始创的骈文的突破,古文运动对于六朝文气的革新,都应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甚至在作文中以史证文的例据。如此当然明白, 骈文始于南朝 ,历代行文都是“骈散结合”自然不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