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六、专业与未来职业、就业划等号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从事行业并不是一一对的关系。从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
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新闻记者、策划营销、经济分析、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的学生。
建筑行业需要建筑学、土木工程、会计学、人力资源、电气工程,甚至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银行业会需要经济、金融、法学、计算机、外语类等专业的毕业生。
我们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况的志愿方案。
误区七、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
热门专业不见得永远是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几年后可能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是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现在就业率高的专业,4年后,6年后不一定还高。就业率高的专业,不能认为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是就业率高。
同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在某些名校照样是高就业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目前就业率不好,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就业率不低。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的薪水就高,就业率低的专业一旦就业很可能是高薪酬!
误区八、按分数报志愿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一本、二本控制线是由排名来划定,高校招生投档线和录取线也是按排名划定。
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家长如果以“分数报志愿”,等孩子高考出分后,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
提前预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且需要参考高校多年在当地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家长提前学习、领悟。
误区九、平行志愿风险减少,不会没学上
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原则会让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造成失误。
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批次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批次。
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不被提档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没学上。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误区十、一分不浪费才是好志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是缺少心仪专业的选择权的,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也即是扁平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好的志愿填报方案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规划,为孩子谋划未来,既不是“死磕”名校,更不是追逐热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职业性格倾向、家庭背景、学科成绩优势,以及高校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诸多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