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评论
人物评论从评论的对象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评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要透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来分析;影视中的人物,则更强调从画面和对白入手来解读;油画或照片中的人物,需要从色彩、明暗和形状上去感知,要透过“形”领悟“神”,感受其内在的意蕴。
评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需知人论世,了解其生平、性情、缺点、重要经历、成就及影响等。并非一定要求新求异,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尽量还原历史。
评论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不能拘泥于传统文化观念和主流价值观的评价。越是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越是有更大的可挖掘空间,也越能展示你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高超的见地。
譬如评论陈光标的“高调”慈善:
他的高调之所以不能被理解,在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做慈善的人就该谦虚,就该低调,就该匿名。但回归慈善的本质,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造福社会,陈光标也确确实实如此做了。那些证书就是社会对他的认可,他不过把这些展示出来,却遭到认可他的社会的批评和不理解,这不可笑吗?(广外一考生)
这个微评论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着手,视角独特、极有见地,表达作者对陈光标的理解态度。
三、思想评论
思想评论的重要前提是熟悉人物,要诀:
①从材料中筛选、概括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
②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阐释和分析;
③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和评价,横向比较要注意不同思想间的异同,纵向比较要结合现实,看它在当今社会和时代中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缺点和不足有哪些;
④总结,结合现实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譬如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试卷样题“就吴起的思想观点谈认识”,写这个微作文,就需要做到古今结合甚至中外结合,用典型的素材加以佐证,将观点说透:吴起的这个思想观点如何好、为什么好,它切合了哪些需要(国家的、国际的、民族的、人性的等等),具有什么借鉴的价值和意义等。
总之,微评论均要由评论的对象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予以总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