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典素材
1、王阳明的心学读书法则
现代人读书是为了什么?大部分人为了考试或升职,还有人为了消遣娱乐,也有人为了求知,为了做学问。然而,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幼年读私塾时,曾问老师:“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老师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却认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应是读书做圣贤。他提出的读书做圣贤,可以说超越了上面任何一个目的。
王阳明读书还讲究四点:背诵经典、以无心之心读书、养不动心、发明本心。这四点对应了读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背诵阶段,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一定要背诵经典,将重要的经典默记于心;第二阶段就是用心揣摩,争取将看到的内容全部理解;第三阶段就是自得于心,“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王阳明的这句话就是说:你所理解的知识只要和你的心相印证契合,它才是真知识,如果不能和你的心相契合,那纵然是孔圣人的言语,也不是真知识。
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家心体。如果我们读书,不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能让我们发现内心、昌明良知、懂得道理,那么我们将什么也得不到。因此,王阳明读书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学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读书不能太功利,要通过读书修养心性。成功学书籍、鸡汤文虽然易读,但用于做事情时,会让人处处碰壁。因此,读书还得读经典作品,通晓前人智慧,遇事情才能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2、沈尹默以书为师的大智慧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曾在《新青年》上刊登过的一首短诗。这首诗在从美国归来的胡适博士看来,可谓极品,他盛赞道:“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这首诗,犹如一幅白月夜图景,霜、风、月、树等事物,动静结合,明暗对照,同时注意韵脚和节奏,表现出一种自由独立的精神。这首诗的作者便是沈尹默。
沈尹默五岁上学,启蒙的李老师是一位年过七十的不第秀才,李老师爱好诗歌,时常喜欢念几遍千家诗中的名句,如“将谓偷闲学少年”之类给学生们听。沈尹默自小记忆力不强,十四岁那年,因背不过书,他急出了病,在家中休养,颇感轻松自在。于是,他一连读了几遍《红楼梦》,又看了一些唐诗宋词,尤喜读白居易的作品。从此,他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成年后,沈尹默加入《新青年》,并尝试着发表了十余首新诗。在创作白话诗的同时,沈尹默还认真研习古代诗词,并与鲁迅、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于右任等诗人以诗词交往,写下不少恬淡清远的古体诗词。
后来,有学者问沈尹默,哪位是他写诗的老师。沈尹默笑答:“我写诗不曾拜过老师,若说有,那就是曹雪芹了。”对方困惑不解。他接着说:“在读《红楼梦》中的诗时,我就用手遮住诗句中的一个字,假使我是曹雪芹,我应该用什么字。这不是在请教曹雪芹吗?”他不仅请教曹雪芹,诸如屈原、陶潜、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等大家他也常常请教。他不赞成师承一家,主张“多师”。
沈尹默发明了“遮字读书法”,每读一部名家的作品,就仿佛在跟一位老师“对话”。正是因为他的乐读书、巧读书,才有他在诗词领域所展现出来的大智慧,才有他日后在文学界取得的崇高地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天津师范大学
2
荆楚理工学院
历年分数
3
保定学院
4
海南师范大学
5
中央财经大学
6
西安培华学院
7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8
中华女子学院
9
湖北经济学院
10
成都东软学院
11
四川旅游学院
12
普洱学院
13
重庆科技大学
14
华北科技学院
15
河北科技学院
16
兰州工业学院
17
河北大学
18
北京交通大学
19
沧州师范学院
20
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