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黄山之麓、新安江畔的黄山学院,是古徽州区域唯一的高等学府,校园内草如茵,松如盖,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现在华东师大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郭彩侠,是该校文学院2007届毕业生,她赋诗思念母校:“想你的时候/只想让你站在那些最美的语言中间/和那些语言一起/想着我/等着我”。
特色化:“三大学科”彰显黄山元素
2002年,黄山学院从高等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升格伊始,便面临着两难选择:科研不如研究型的老牌大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如高职高专。
“新办本科大学的根基是地方的经济和产业。要从夹缝中突围,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学院院长汪建利对记者说,作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城市、徽文化核心发祥地和南方重点林区,旅游、文化、生态是黄山市的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在全国最早开设了旅游和林学专业,都是首批国家级的特色专业,目前均形成了多个专业互相支撑的学科群。 ”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汪小飞教授介绍,学校已完成50余项黄山市各类旅游产业研究课题,当地旅游行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40%以上为该校毕业生;承担的近10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推动了黄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黄山高海拔生态脆弱景区植被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成为省里制定发布黄山风景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的主要依据。
凭借天时地利,黄山学院的徽文化研究蜚声海内外。该校设立了徽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徽州文书博物馆,在各院系开设徽文化讲座,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徽州文书》《徽州学概论》《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等丛书和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徽州文化十二讲》,承担国家级等徽文化研究课题63项,举办徽文化主题论坛、研讨会30多次,推动徽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著名徽学专家、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访问黄山学院后,高度评价该校将徽文化优质内涵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
应用型:“知行合一”服务地方发展
去年底,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该院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进行咨询评估。同时,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在相关专业全面开设“实践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黄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乡,我们学校理应带头践行陶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努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院党委书记徐成钢认为,倡导“知行合一”、推动转型发展,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理念要瞄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建立一整套应用型导向性评估机制,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把服务社会、技术攻关,解决企业难题作为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分类建立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及技能型等考核标准,改变用一张试卷评价学习效果、用一篇论文进行毕业鉴定等传统考核方式。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黄山学院围绕当地及皖浙赣毗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门设立校地合作基金,不断深化校地相融、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向兼职挂职、共建实训基地、企业订单培养等方式,不断完善“市场需求——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机制,既推动了校地、校企的产学研合作,又满足了地方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据了解,仅2013—2014年度,该校开展的校地合作项目达178个,服务地方科研项目90个。
发源于黄山的新安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钱丽萍教授同当地环保部门合作,开展新安江流域水污染物入河系数、浅层地下水、底质氮磷污染物的研究,掌握了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适度使用量,为指导群众在农业生产中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水平:“外引内联”提升办学质量
去年,黄山学院获批成为全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6家单位之一。
“今后,我们将以应用型学科和专业群、双能型师资、模块化课程等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汪建利说,转型的关键取决于机制和师资,而相比研究型大学,黄山学院起步较晚,教学和科研实力也相对薄弱。
为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该院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积极引进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启动紧缺专业“百名博士引进计划”,并与德国、韩国等国10多所大学开展协作。同时,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依托,在企业建立“教师应用能力工作站”,选派相关教师进站工作,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研究等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技术负责人以及行业能工巧匠200多人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改善了应用型学科的师资队伍结构。
检验学校转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汪小飞介绍,该校建立了贯穿大学4年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一条线”实践教学体系,由“感知实践”“基础实践”“技能应用实践”和“综合实践创新”四阶段构成,将训练应用技能、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融入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10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大学4年,我开阔了眼界、积攒了本领,更学会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该院2010级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陈飞同说,是这所美丽的大学培育出最美最棒的自己。去年,他刚毕业就与同学创办了合肥掌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当年被认证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第三方微信开发公司,现已成功融资200万,并加入合肥荣事达集团成为集团移动事业部。
采访中,学院学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组,组织编写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创业学》。去年第四季度,该校学生分别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竞赛和全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导游大赛等比赛中摘金夺银。前不久,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会通过省教育厅反馈,充分肯定该校2014届学前教育专业6名毕业生在新加坡的幼教工作,并表示将继续在该校招聘毕业生。
【短评】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决定着教育办学的方向。当前,地方新办高等院校如何定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黄山学院着眼于建设特色化、应用型、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全面构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服务教学、实行应用型科研服务地方的体制机制,拓展特色发展之路,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种以改革带动转型、创新带动发展的探索,值得借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