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高考招生政策访谈实录
2007-05-30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
关注掌上高考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于晓君老师做客中国教育在线
·学校整体情况介绍 ·2007招生计划人数
·填报志愿意见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硬件条件校园建设 ·科技成果取得成绩
·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历年就业情况汇总
·特色品牌专业介绍 ·招生录取规则设置
·收费标准住宿标准 ·校园环境学生生活

  点击查看在线网友提问>>>  点击查看招办访谈专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毕薇。

  主持人:本期访谈是我们在大连地区的最后一场访谈,在此我们要首先感谢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我们提供了场地和设备以及技术支持,并且有专门的老师为我们调试相关的设备,最大程度的配合了我们的节目,对此我们代表全国考生对大连理工大学做出的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真诚的感谢!因此我们在本期访谈中,邀请到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于晓君老师参与我们这次的节目,首先我们欢迎于老师。

  于老师: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我们想请于老师介绍一下大连理工大学的整体情况。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的“211、198”工程的资金支持的学校,也是全国首批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学校的综合实力是位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前列。大连理工大学以学风优良著称,“学在大工”是广为社会称颂。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大连理工大学时称赞:这里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主持人:通过于老师的介绍,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很多考生关注的是2007年的招生计划,我们下面请于老师介绍一下。

  于老师:2007年的招生计划总数为470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招生计划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以及港、澳、台地区。

  主持人:我们考生如果想获得最全面的消息我们建议登陆大连理工大学的招生网站,这样可以获得最详细的资料。下面我们请于老师介绍一下2007年招生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招生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及两个专业方向,第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今年按大类进行招生,新生入学第一年打通培养,第二年起分别到五个专业进行培养。第三:创新实验班继续招生,第四: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由去年的七个增加到八个。

  主持人:具体的特点我们可能在下面的节目中继续提到,我们都知道有部分的地区的考生已经填报完成的高考的志愿,我们有很多省份是在考后填报志愿,我们想请于老师给这些考生一些如何填报志愿的建议。

  于老师:无论何时填报志愿,其原则应该是一样的。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从业理想,以及自己的学业水平三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于老师:在高等学校招生的过程当中,有三种录取原则,即分数优先原则、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专业志愿之间分数级差原则。不同的高校会选择不同的录取原则进行招生,考生的院校志愿确定以后,有必要了解其录取原则是什么,以便于进行专业志愿的填报。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对考生填报志愿在技巧上应该是难度最低的。在这种原则下,考生就可以把自己最理想的专业放在首位,依次进行专业选择;当然即使是这种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填报的志愿仍然要在专业之间有一定的梯度,不能一味趋热,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志愿填报更合理一些。

  主持人:我们感谢于老师给我们的这些建议。我们希望考生针对这样的建议,填报自己的喜欢并且是非常愿意从事的专业。我们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是否有某项专业可以跨院系培养的呢?

  于老师:我校有两个专业跨院系招生,即工业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专业即可,其所属院系由学校随即安排。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大连理工大学是我们国家部属的院校之一,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关于国家教育部和新加坡驻华使馆的项目吗?

  于老师:向新加坡选派本科留学生是中国教育部与新加坡驻华使馆的合作项目,自1992年起,每年从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赴新加坡攻读学士学位,由新加坡方面提供全额奖学金。留学生在新加坡完成学士学位课程以后,将在新加坡带薪工作6年。允许报考研究生。我校自1996年起开始承接该项目,1997年暂停一年。至2005年,我校已向新加坡派出了309名留学生,成为该项目实施以来派出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

  于老师:我校2007年仍承担这个项目,今年继续有这个向新加坡选派留学生的任务,招生计划是30人。

  主持人:我们这个招生计划是所有的考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合作项目当中吗?

  于老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校将初选60名学生参加由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笔试(英语、数学、综合能力)和面试。

  于老师:名额分配及选拔原则是:外省14人,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湖北省各2人。原则上选拔我校在上述各省录取的最高分考生。

  于老师:辽宁省46人, 选拔除艺术类及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的各专业第一名考生。

  主持人:刚才于老师也提到一个我们非常有特点的创新实验班的整体情况。我们想请于老师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开设创新实验班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于老师:创新实验班树立“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新理念,采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创新实验班将从全校理科新生中(高考应试语种为英语)按一定条件择优选拔,招生规模为100—150人。对于高分考生相对集中的专业将实行一定的名额限制。

  于老师:其培养模式是:一、二年级按大类培养,三年级起实行导师制及个性化培养模式。

  于老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科研选题、学术指导等,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计划,确保学生个性培养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得到有效指导。

  于老师:实验班学生入学一年以后可优先自主选择专业,优秀学生可实行本硕连读制(占实验班学生总数30%)。)

  主持人:就是新生入学当中会不会安排考试呢?

  于老师:需要考试。

  主持人: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是可以进入我们实验班进入学习的,我们刚才介绍的一下关于大连理工大学比较有特色的一些方面,我们下面请于老师介绍的是一些硬件和校园建设情况。类似于图书馆等等,我们刚才看到体育馆应是很好很好的。

  于老师:大家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优美,设施完善,其先进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功能上。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是一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的现代大学图书馆。其主体部分为伯川图书馆,以纪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屈伯川博士。

  于老师:伯川图书馆是学校“211”工程的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45627万平方米,设有 3000多个阅览座席,服务设施齐全,管理手段先进,馆藏资源丰富。图书馆是本校和本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实现了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和Internet网的互联。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http://www.dlut.edu.cn)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主要节点之一;是首批参加CERNET2下一代高速网络建设的25所学校的校园网之一,通过光缆线路与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高速互连,是大连地区第一个与Internet互连的校园网。通过本地光缆与大连市城域网建立了直通线路,实现了本地网络资源共享,与大连市高校的校园网实现了高速互联和网络资源共享,并开通了网上跨校辅修课程。

  于老师:校园内所有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已全部通过光缆线路与网络中心实现了高速连接,所有教学实习机房全部与校园网相连接。每栋学生宿舍楼通过一条1000MB光缆与网络中心相连接,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的10/100MB的校园网络接口,学生可以自备计算机通过申请后接入到校园网中收发电子邮件、浏览Internet资源或在寝室内选修网上教学的课程和进行网上选课、答疑、网上咨询及交流学习心得。计算机文化基础等部分课程可通过网上进行选修和自学参考。

  于老师: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专用电子邮件信箱,既代表了学生的电子身份认证标识,也可以收发国内外的电子邮件。

  于老师:刘长春体育馆是目前国内高校体育馆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体育馆之一。由中心比赛馆、球类训练馆、游泳馆、武术馆等多个场馆组成。2005年6月,“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在该馆举行。昨天,2007“星牌杯”亚洲职业斯诺克台球挑战赛在我校落幕。

  主持人:我们想请于老师介绍一下学校的科技成果怎样呢?

  于老师: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科技奖励2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2项。

  于老师: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介绍几个我们学校毕业生参与创造的我国科技领域的几个第一。比如中国的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第一课返回式卫星,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等等都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主持设计的。

  主持人:我们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于老师的介绍,我们也知道我们整体的科研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培养这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我们大连理工大学其实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和国家培养了多人才,我们想请于老师介绍这下一个模式。

  于老师:在人才培养中学校主要有这样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培养模式,一是学分制。从1994年开始,学校全面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学分制具有学制灵活、自主性强等特点。学生只要按照指导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学习期限3—6年。

  于老师: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安排学习进程和培养模式。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适当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有计划地延迟毕业。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也有利于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从2001年开始,学校又实行新一轮学分制改革,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进行教学管理,注重个性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允许部分学习优秀学生在入学后一、二年内重新选择专业。

  于老师:二是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对外经济贸易及科技文化交流的需要,学校从1987年开始,试行培养既掌握工程学科专业技术,又通晓外国语,并懂经贸知识的外向型人才。外向型专业学制一般为五年,学生入学第一年强化外语学习,以后各年级继续外语教学,且部分工程学科课程采用原版外语教材,双语授课,学生毕业时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并具有外经外贸知识。目前,学校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强化)、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强化)、土木工程(英语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软件工程(日语强化)等专业分别培养强化英语和日语的外向型人才。以上专业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日语国际一级考试,可同时获得英语专业或日语专业双学位,其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校还通过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在外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建立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培养外向型人才。

  于老师: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于老师:我校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倡导创新教育。自1984年以来不断探索创新教育规律,把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加快学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软件园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依托校内基地与国内外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依托基地学生独立开发研制新产品,承接校内外科研课题,现已创产值近千万元,培养了一大批有较强工程实践、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2001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参加校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的大学生过万人,获省级以上奖769余项、1685人次。其中,国际奖41项、120人次,全国奖283项次、417人次,省级奖454项次、1173人次。2006年获中国机器人大赛3D仿真组冠军,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中三次获得“优胜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十余项。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院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同年被大连团市委授予“大连市十大学习型青年集体”。在2004年10月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创新教育被确认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于老师:三是辅修专业制。它是学校为学有余力并对某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安排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制度。它规定凡经学校批准,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2~3年)系统地修完辅修专业规定的全部系列课程,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这一措施为学生跨院系、跨专业系统地学习,增加多学科渗透的适应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那些入学时未能进入自己理想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辅修专业制深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每年有10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辅修专业的学习。学校目前开设的辅修专业有: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力学、英语、日语等。以后还将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辅修专业。辅修专业制已使众多毕业生受益,他们不仅在就业市场中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在工作中适应性明显增强。他们中的部分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有的考取了辅修专业的研究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于老师:四是双学位制。为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学校鼓励参加辅修专业学习且成绩优良的学生继续攻读双学士学位。毕业前,主修专业平均成绩优良,并完成辅修专业学习且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申请继续攻读双学士学位。在原辅修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再用1年的时间修完该专业双学士学位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可授予双学士学位。毕业时,学生可在主辅两个专业领域中选择就业。

  于老师:五是免试推荐研究生制度。学校在应届毕业生中推荐优秀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研比例占应届毕业生的15%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被推荐到外校攻读硕士学位。仅2007届毕业生中,就有近20人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主持人:这也符合了我们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难怪我们刚才说,通过我们的精心培养下我们的毕业生情况一直是非常好的,我们介绍一下历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于老师: 大连理工大学十分重视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大连及东北、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重点地区,以石化、航天、通讯、汽车、机械、建筑为重点行业的就业基地。大连理工大学始终保持与社会各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需求信息量大,就业渠道畅通,一次性就业率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于老师:多年来,学校已与千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及金融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进取意识和团队精神强、成才率高。因此,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供需比例一般都达到1:10以上,有些专业达到1:50以上。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大连理工大学名列第8位;在“最受企业欢迎的10所大学”评选中,大连理工大学名列第7位。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80%以上的毕业生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工作。据统计,我校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45%去国家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单位就业;超过10%的毕业生被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和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录用,其中不乏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近几年,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40%左右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含双学位),有的专业更是高达70%以上。每年约有15%左右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本校或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

  主持人:以上就是我们于老师关于我们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可以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大连理工大学培养,下面就是马上就要填报志愿的考生,在面临很多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会很茫然,我们请于老师介绍一下我们大连理工大学比较热门,比较有品牌效应的专业,推荐给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设有55个本科专业,今年独立进行招生的专业及专业方向有63个。学校传统专业实力雄厚,新兴专业特色鲜明。对于专业的选择,考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一定要与自己的从业志向相结合。关于这点,国外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我们国家现在也开始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相当多的是针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开展的,事实上我认为高考填报志愿应该是你人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这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从业去向。虽然学校也开设一些辅修专业,学生也是可以根据自己今后的发展做适当的调整,但是如果在一开始就可以定位准确的话岂不可以少走弯路,更加理想。

  主持人:刚才我们于老师介绍了我们部分比较有特色的专业,我们问一下,大连理工大学对考生在录取的时候会不会对他们像体检、身体、外貌或者是单科成绩有限制呢?

  于老师:学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体检标准,自身没有特殊的规定。关于单科成绩,只有艺术类对外语单科成绩有要求,具体的成绩要根据每个省的高考成绩确定,要求不是很高。关于语种有的专业是有要求的,我们在各个省公布的招生计划当中有具体说明。另外就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专业要求考生要有绘画基础,入学以后我们要进行专业课复试,不合格者要进行专业调整。

  主持人:也请考生朋友关注我们一些专业在对考生的限制。避免出现自己本身不太会从事这个行业,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报考我们的建筑类专业。下面请于老师介绍一下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些录取规则,包括我们怎么样对待二志愿的学生呢?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只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会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如果我校在某一个省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超过该省的计划招生数的情况下,我们就不招收第二志愿。

  主持人:于老师已经给大家意见了。刚才有提到其实有双学位的设置,和主辅修的设置,其实对学生专业的设置是很完备了,一些学生也是关注允许我们学生入学后进行第二次的专业调整吗?

  于老师:学校规定新生入学一年以后,允许学习成绩在前5%的学生重新选择专业,这个比例也是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有新的提高。

  主持人:以上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有关大连理工大学整体的校园建设情况,还有2007年的招生计划,下面我们就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请于老师介绍的是我们大连理工大学一些收费标准。

  于老师:我校的学费标准执行辽宁省物价局核准的收费标准,通常是在4600、4800、5200这几档,艺术类每人每学年1万元;另外软件学院比较特殊,软件学院的各专业第一、二学年是每人每年5200元,后两年是1.6万元。住宿标准都是每人每年1200元。

  主持人: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学校的育人环境,我们请老师介绍一下。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强调并高度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积极为学生塑造健康、丰富的人格引路导航,培养他们成为创新型的精英人才。

  于老师:学校每学年为学生举办数百场各类讲座和学术报告,其中包括“院士风采”、“教授讲座”、“视野”、“名人名家”系列访谈、大学生励志讲坛等。近年来,钱令希院士、程耿东院士等11位院士先后多次为学生做讲演,还邀请了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博士,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博士,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中国石油大连分公司总经理蒋凡,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石油抚顺分公司总经理刘强,中国翔鹭集团总裁、我校客座教授俞新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郭为等著名企业家来校作报告,为学生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立志成才提供了条件。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科技活动和科技创新素有传统,早已闻名遐迩。学校一贯大力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攀登杯”科技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网络设计大赛、机器人足球赛、结构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不计其数,锻炼了同学们的科技实践和创新能力;

  于老师: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师生每年举办春之声、夏之韵钢琴演奏会,吉他演奏会,小提琴、钢琴演奏会,新年音乐会,对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一大批学生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如今,这所原以实力强劲的理工科实力而知名的老牌院校,已被确立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主持人:所以说请家长朋友放心把孩子交给大连理工大学培养和教育,大连理工大学作为部属院校吸引了很多优秀的考生进行学习,这些考生就会关心大连理工大学奖学金设置方面是不是也很全面呢?

  于老师:大连理工大学已建立起完善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健康个性发展的激励机制。设有国家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学校单项奖学金、科技实践与创新奖学金、励学奖学金、清寒类专项奖学金和国内外团体及个人设立的专项奖学金

  于老师:材料学院张心怡、船舶工程系雷坤、机械学院张玲瑄、软件学院倪志晨、人文学院李叶丹、电气系杜海健等同学获得学校一等综合奖学金、校优秀学生标兵及不同的专项奖学金,一年的奖学金金额均超过万元。

  于老师:学校每年有35%的学生获得奖学金激励。

  主持人:这个方面是奖学金的设置情况,我们都知道社会上仍然存在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的考生,我们对这些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的考生是不是也有资助或者是绿色通道的设置呢?

  于老师:学校建立有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而又努力学习的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基金、特困学生伙食补助基金、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的资助基金。至2006年底,学校已为541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9597.33万元。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设有“绿色通道”保障他们顺利的入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热门关注
精彩推荐
相关新闻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