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共删除了28个考点
王海文(江苏教院附属高级中学政治备课组长)
考点变化:典型题示例部分变化较大,相当数量试题来源于2009年高考政治试卷。在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仍有许多新的变化,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从考核变化的内容看,共删除了28个考点,其中《经济生活》最多,有12个,其次是《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各有6个考点。
能级要求降低的考点有9个。如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税收的基本特征、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能级要求强化的考点有5个。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同时增加了7个考点。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民族团结的意义,自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等。这些变化的内容多是涉及与当前社会热点和我国政府大政方针有关的知识。
2.2010年高考更加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考核目标和要求明确规定的4项11条中,有10条都是强调对学生审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新变化的知识点中,其中有14个知识点比2009年说明提高了要求,降低要求的大部分属于概念类的。
备考建议:今年应该特别关注以下热点: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新中国成立60年大庆、加强民族团结、和谐社会、世界金融危机等热点。
历史:试卷必做题比例略升
吕劲蓓(13中历史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考点变化:试卷结构中的分值比例有所微调,必做题的比例由2009年的84%升至85%,选做题的比例由2009年16%降至15%,体现出2010年历史科高考仍然是注重对必修知识的考查。
从考查内容来看,必修和选修部分皆有调整。必修部分补充和增加内容较多,其中古代史部分,如“西周政权的灭亡”、“民间手工业”、“闭关锁国”政策、“陆九渊心学思想”、“绘画的起源和演变”、“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罗马帝国”等;近代史部分,如“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土地革命”、“抗战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现代史部分,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等。
必修部分删减的内容不多,如“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三元里人民抗英”、“二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等。
必修说明中部分内容的表述也有所变化,体现了考查侧重点的调整。如“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内容和后果”调整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调整为“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等。
选修内容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增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删减了“柏拉图”、“杰出的科学家”。
语文:考纲取消了选做题型
石群英(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市学科带头人)
考点变化:2010年考纲的最大变化,是取消了选做题型。之前的选做题是设置两种文本给考生们选择,一个是论述类阅读文本,一个是实用类阅读文本,考生们可自行选择一个作答。
2010年取消了这种选考的形式,不再需要学生选择答题了,但选文类型不变,不是考论述类文本,就是考实用类文本,题型和分值也没有变化。
第二处细微的变化,是在“试卷内容、题量、赋分”部分,对加考内容的考点说明,由原先的“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明确为“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鉴赏”,与前文中加考内容的“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相呼应,题量并未作规定。这一处的变化,我们认为只是在语言表达上更精确了,考查的内容、要求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备考建议:在复习过程中仍然要以不变应万变,一方面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对学生畏惧的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难点要强化训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