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江苏2010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名师解析考点变化
2009-12-14
关注掌上高考


  数学:考点4处微调变化不大

  李加荣(南京市第29中学高三骨干教师)

  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改变有四处:1.去除A级考点“统计案例”;2.去除A级考点“三视图、直观图”;3.将选修B级考点“平面变换”降为A级;4.把A级考点“算法的概念”变为“算法的含义”,使表达更科学。

  试卷的命题指导思想没有改变,仍然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察: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察。

  地理:“城乡规划”考点有删减

  卢文英(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考点变化:今年《考试说明》中有些考点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改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具体化为“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改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删减的考试内容为:“海洋地理”部分的波浪、潮汐、洋流的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城乡规划”部分的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意义;不同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备考建议:1、对照考点,通读教材,力争考点“点点清”。

  2、会读图者得天下。有始有终高度重视地理读图训练、地理材料分析训练。

  3、关注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学会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来评价身边的各种现象。

  物理:考试内容范围只减未增

  邢标(金陵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考点变化:2010年《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比较稳定,变化较小。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存在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考点总数由2009年的110个减现在的108个,比原来少2个。删去的考点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必考内容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增加附加说明“只限于单个物体”。

  考点要求降低的有:考点75-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考点78-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像;考点94-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均由Ⅱ级要求变为Ⅰ级要求。

  调整后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已经没有Ⅱ级要求,这是2010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意味着这部分要求并不会太高。考试重心进一步前移。另外2010年“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考点与2009年相比只减未增。

  备考建议:1、突出主干,力学和电磁学重点地位要更加突出。

  2、利用教材:高考命题时会研究教材,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

  英语:任务型阅读题要求提高

  程从兵(金陵中学高三英语把关教师)

  考点变化:1.词汇总量不变,增加169单词、删去164单词。新增词汇均以“*”号标出。

  2.阅读理解题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脉逻辑关系”。考生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3.把2009年“对所听内容作出判断”改为“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判断”。建议平时不要过度加大听力难度。

  4.任务型阅读题目要求有所提高。任务型阅读提供了两种示例———表格式和树状式。题例中要求考生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一词。其中在第二示例中特别强调“补全填空应符合语法和搭配要求”。这些变化要求考生能够顺利读懂文章,并能够掌握文章大意和分析文章结构框架。

  5.书面表达示例增加到两个。一个是根据汉语提示的信息用英语写一篇15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第二,根据对所给漫画的理解,描述一下他们可能的做法并发表考生的看法。第二个示例给了考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需要考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谋篇能力。

  备考建议:1.许多考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词汇。重视词汇不仅大量背生词,而且要注重“猜词”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构词法来扩充词汇。

  2.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平时在阅读训练当中既要注重文章细节理解,也要注重文章主旨理解,更要注重文脉逻辑。

  3.平时加强书面表达训练,增加对漫画的理解和表达。

 

<< < 1 2 3 共 3 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