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关于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2002-01-28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有助于”,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考试内容改革、科目设置改革、录取方式改革和考试形式改革。本文根据这些改革的实施情况及有关状况调研,对最近两年的高考改革略作回顾。

    关于三个“有助于”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恢复高考20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的成功性和有效性,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几近一致的赞誉。不过,这么面广量大的工作也有其缺陷:文理分科过早,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不够宽;考题过难,导致题海泛滥,学生不堪重负;选拔标准单一,以总分论英雄,特长生难以脱颖而出。针对这三条,于是有了改革的需求空间,进而总结出“三个有助于”。

    “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无疑是高考改革正确的方向。首先,对于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中国,需要数百种专业人才。按照一条分数线选才,其结果必然埋没大量可造就之才。其次,考题过多、过难、过繁,学生拼命练习做题,应用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有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远的要求。目前中学教育离素质教育相差甚远,决不能怪中学不努力。大势所趋,奈它何?社会财富及地位的差距加大,且均与学历成正相关,促使升学竞争的白热化,进而导致中学应试教育不断升温。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素质教育在中国,决非一蹴而就的易事。

    “有助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出发点是很好的。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的招生计划需要上级下达;录取全过程有省级教育主管单位监督;考生和家长对录取和落选的结果的态度远没有国外那么冷静和泰然。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空间看来相当富裕。不过事情还有另一面。我国的教育经费还很少,不可能放开限制让大学随意招生;社会各方面对录取工作的干扰有时十分强大,;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常十分脆弱,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处理起来颇为棘手。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上还有相当难度。

    根据近两年的招生改革实践,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在某些方面反而缩小了。实行电子档案的省份有些把考生评语、家庭状况、中学成绩尽皆略去,高校招生人员只能看到分数,无法汰劣存优;实行“综合能力测试”的省份,单科成绩无法反映,学科特长被湮没,给专业安排带来盲目性。

    简言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办好高等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高校办学自主权在招生方面的体现,应该归结到人才选拔的目的上,而不必另立篇章。

    关于综合能力测试

    按照教育部的意见,科目改革的目标模式是3+X。3是语文、数学、外语,X是大学选择的科目。X的选择由大学决定,可以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的任意一门或二门,也可以是综合科目。这种改革无疑增加了大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自主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近两年采用综合科目的省份由2000年的4个增加到18个,可以看出省级教育主管对科目改革的满腔热情。我们对江苏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作了一些调研分析,在此将主要结果稍作介绍。

    1.在内容改革方面,综合试题突出了能力的考查,命题更加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2001年的理科综合试卷中,与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相关的题目大幅度增加。

    2.在试题区分度方面,从近三年的对比可以看出,综合卷对学生文化水平的区别能力比单科卷大大下降,难怪有些好学生反映没有考出好成绩。

    3.在试题覆盖面方面,因为时间短,科目多,已无法广泛覆盖知识点。如2000年综合卷中物理学科102个知识点只考到24个,化学科高中13个章节只考到8个。由于强调能力考查,主管部门已不再关注覆盖面指标。不过经过两年的实践,身处第一线的教育管理者逐渐认识到,覆盖面过窄,题目分值过高,考生凭运气得分的现象增加,考试的信度下降,不利于大学选才。

    4.来自中学的数据也能反映一些问题。我们调查了1999年和2001年参加高考的各700名省重点中学优秀毕业生的高考成绩,可以看出,2001年综合试卷对于区别优等生的功能比1999年有明显低落。个案访问中,认为综合考试“是拼盘”,“知识点少,随意性大”,“考生凭运气”的校长不在少数。

    关于科目改革的设想

    科目改革的基本方针已经由教育部有关部门提出,在实施中主要是解决考什么、怎么考和怎么取的问题。

    应该承认中学的分科教学符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水平,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不可能通过一条分数线选拔上来。各方面都略知一二却缺乏专业特长的“杂家”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有特长和有创见的学生难以从综合科目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两年的试题降低难度,强化应用,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但是,试题的难度也不是越简单越好。它有两个评价指标。一是得分率,是全体考生在某题中所得的平均分与该题总分的比值;二是区分度,反映该题对优生与差生的区分能力。适宜的得分率一般宜控制在0.5-0.6左右,而区分度则越高越好。至于高考的题量,也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为:难度×题量=分值×K。其中难度用全卷得分率的倒数表示,题量则用全体考生的平均答题时间表示。K为比例系数。

    在考试日程方面,目前的考试方法是学生在3天时间内考完6-9门主干课程,考试强度很大,不利于考生在单学科中的充分发挥。结合以往的经验,高考应该简化。是以我们以为可以采用“单科考,多线取”的方法。

    具体设想是,将高中课程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全国统考的工具类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分省划控制线;第二级为省级统考的学科类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考试,难度按高考要求,在一年内分2-3次考完;第三级为学校自行开设的应用型课程,由学校自主考试。高校的不同系科可以根据其本身的要求,任选4-9门课(一般须含语数外),按总分或加权总分划线排序录取,其他课程则作为录取参考。对有特长的考生可以不拘一格,经过一定的手续由高校自主录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