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高考冲刺:文理九科复习要讲技巧
2007-05-30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高考在即,近期泉州市大多数学校均有安排学生在家温书迎考,那么在最后冲刺高考的10天左右时间里,考生该如何在家温习?应该如何把握复习方法与技巧冲刺今年高考?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学校的老师,提供一些复习建议。


  语文

  回归课本认真归纳

  □泉州五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吴碧芬

  距离高考只有10天左右了,复习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许多人认为这么短的时间里,想提高成绩很难,特别是语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10天是语文科复习准备的最好时机。

  首先是要回归课本。很多同学到这时候会望着满天飞的试卷无所适从,其实应该回归课本,近几年高考试卷均有回归课本的倾向,可以尝试把相关教材从头到尾翻上一遍,这样会重新记起许多遗忘的知识。

  其次是理解记忆。比如今年高考增加20分文化经典及名著阅读,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文化积淀,许多考生以前在这一领域有所不足,可以利用这10天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训练。还有,作文材料的积累也可以靠这10天的黄金时段。

  最后是归纳总结。考生可以选择一两份具有代表性的卷子,比如省、市质检试卷,然后对每个题目进行综合分析,每种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摸索出解题的思路,认真审清题目,寻找切入点,抓住关键中心句等,一定要有方法地总结。

  数学

  抓思维的易错点

  □泉州第七中学数学组纪建灵

  随着冲刺阶段的到来,学生愈发感到时间的紧迫,需要复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时间似乎不够用,这是很正常的心理。那么,在冲刺阶段如何根据所剩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突出重中之重。在剩下的时间里,应根据实际查一查知识的薄弱点,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很有必要对主干知识进行强化与提高,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提高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思维的易错点,突出典型问题分析。由于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分析,查找失误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从而减少失误率。

  ●抓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准确率与速度。要做到规范,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证,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确保会做的题不出错。选择题、填空题在数学科中的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对高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准确度和速度都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冲刺阶段很有必要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方法的练习。

  ●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典型问题的再挖掘。高考的试题总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所用到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冲刺阶段要回归课本,依“纲”固“本”,挖掘课本的潜在功能,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发挥其应有作用。

  英语

  不可只读不练

  □泉州一中高级教师刘萍

  在这10天里,考生只读而不练是错误的。只读而不练缺乏实战能力,导致考场应试时找不到感觉,往往打“擦边球”。

  模拟试卷的练习要重分析,检查失分的原因,不可以对了答案就扔掉。模拟试题应选用当年各省、市质量检查试卷为好,不要随意到市面上买了就做。特别建议学生在6月1至6日安排1-2套难度中等的热身完卷练习,把握时间科学分配,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

  在这几天的温书时间里,值得注意的是,较忌把英语集中安排在某一两天读,而应该分散到每一天,每天平均安排120分钟左右。

  英语是最后考的一科。这一阶段,考生应集中精力准备英语考试,不要再斤斤计较前面的科目考试的成败。特别要注意考前的晚上千万不要开夜车。要比通常的时间早一点去睡觉。完形、阅读、短文改错题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需要有十分清醒的头脑,睡得好精神足,信心百倍地走进考场,肯定能做得好。

  政治

  整理受关注热点

  □泉州培元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林慧敏

  临考前,考生不能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仍须回归教材。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

  考生对教材考点的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上,最好构建新型的强调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专题复习模式:纵向延伸-横向拓宽-学科渗透-强化训练。要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

  政治科可根据教材的主干知识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长效性热点整理知识网络。如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公平问题(就业、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医疗、教育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抑制产能过剩、调控房地产市场、央行的调控等);发展现代农业;节约型社会(节能、降耗、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发展对外贸易等。

 

未完,见下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