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科状元遭11所美国名校拒录引人才评价标准思考
国际在线消息:北京2010年高考的理科状元李泰伯遭11所美国名校拒录,成为2010年高考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也唤起媒体关于人才评价标准与录取制度的思考。
以703分的成绩拿下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的李泰伯,清华、北大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但申请美国11所著名大学却悉数遭拒。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推测李泰伯的留学申请充满荣誉的罗列,缺乏真诚;有人评论他学生会主席身份“太官方”,甚至说他是个“书呆子”。李泰伯本人则回应说,失利原因是因起步晚,申请准备不足;过于全面的展现自我却忽略了重点;美国高校要求的一些科目成绩不算太好,等等。
《北京青年报》发表文章指出,在中国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中,分数是唯一录取依据,假如中国高校也建立类似美国大学那样的多元录取体系,拒录高考状元,则会有指责该学校的录取不公正、有猫腻的情况出现。
因此,美国高校拒录北京高考状元带来的启示在于,除了要形成多元的人才评价观念,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即社会认可大学的录取评价标准,接受其不录取高考满分者或最高分者是有道理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否则,所谓对新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期盼,都会变成叶公好龙。为此,必须建立能保障大学实行多元录取制度的基本大学制度,录取不受行政干扰,严格执行教育标准,这样大学才能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名学生,也才有拒录“状元”的底气和公信力。(国际在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