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晓琳(化名)在各种艺术大赛中获得的证书、奖状和奖杯几乎摆满了整个书柜,这是全家的自豪,可是昨天,晓琳把它们全部收拾到一个大箱子里,塞到了床底下,似乎在向一段生活告别。
明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公布后,家里就像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地震。相比于父母的焦虑和茫然,表现最淡定的却是晓琳,“我会继续拉琴,但是决定退出乐团,这下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她把这种感觉形容为“就像搬开了压在身上的一块巨石”。
近几年,北京每年高考具备艺术特长的考生有3000多人,通过统测的体育特长生也有六七百人,上周招生政策的突变使数千家庭面临新的选择。
第一小提琴手背后的角力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小提琴,随着手长大,要不断换琴,一把最少几千元,现在用的是专业的成人小提琴,3万多元。从音乐基础课到每年的考级冲刺班,到现在每周的专业课,随着程度提高也越来越贵。10年已经花费了80多万元,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负担真不轻。”晓琳的爸爸一声叹息。
“越学花钱越多,我实在不想让父母再为我花这么多钱了,压力实在太大了,怕学不好对不起他们。” 听到女儿的心声,晓琳父母的第一感受是震惊。对于很多中国父母来说,为了孩子花多少钱都不在乎,他们从没想到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如今他们最痛惜的是,一个特长花费了这么多金钱之后,却“此路不通”了。
“去年一年花了将近10万元。每周上两次课,请的是专业院校的老师,一次课45分钟,600元。”仅这一项一年就6万多元,而晓琳的爸爸认为价钱“很合算”,“这个档次的老师一般一节课都要上千元,我们是托朋友找的,是熟人的照顾价。”重金请老师上课是为了保住孩子在学校的金帆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的地位,“乐团竞争很激烈,水平不行或者状态不好很快就会被别人替代。”而“金帆”的招牌多年来是争取高考艺术特长加分的敲门砖。
另外一项大额支出是暑假的出国比赛。“每年暑假乐团都要出国表演,一次十多天,将近3万元,今年是第三次了。如果不去的话,有可能因为不参加演出而被乐团劝退。”晓琳表示,绝大多数团员每次都报名积极参加。
再加上每次上课打车、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物、定做演出服等费用,一年将近10万元的支出相当于这个工薪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我妈妈是老师,几乎就没休息过周末,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在机构兼职或者做家教,有时候生病也不能休息,我不想让她这么累。”晓琳神色黯然地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