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噩梦频频背后的鞭打
把所有的奖状证书收到床底下之后,晓琳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不去练琴拿奖,就可以看点喜欢的书,和朋友出去看电影,逛街。”这点小小的愿望对晓琳来说竟然一直是奢望。这些年,她几乎没有课余时间,不是在练琴,就是奔波在练琴的路上。
10年的特长之路,大人孩子都走得非常疲惫。“平时是一周训练两次,每次三四个小时,回到家经常晚上9点多了,写完作业都快11点了。孩子累得不行,但是必须咬牙坚持下去,训练缺席就意味着放弃乐团的位置。”
像金帆这样的乐团被称为“特长生的摇篮”,能进去的孩子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乐团每年给各大高校输送大批的艺术特长生。“假期的训练更加密集,几乎每天都要去,还有各种演出比赛。”晓琳爸爸坦言,这种投入已经远远超出了兴趣爱好的范畴,很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走特长加分这条路。
“小时候很喜欢弹琴,现在不但不喜欢,有时候特别讨厌。”晓琳告诉记者,12岁那年的痛苦记忆到现在还保留着。“当时换了一个特别严厉的老师,据说是个很难请到的名师,我指法一出错,她就拿一把尺子打我的手,一节课下来,手都肿了。”妈妈看着心疼,后来不敢看了,躲到教室外面流泪。即使孩子每次课前都哭闹着不愿意去,父母还是狠心地把她推进教室。
“因为怕疼,指法不敢出错,确实进步很快,可是那一年我经常因为恐惧上课而晚上做噩梦。”这件事晓琳没敢告诉父母,“说也没用,他们一张嘴就是升学、加分,根本不想听我的想法。”
不喜欢也要硬扛下去,在父母期待的眼神面前,晓琳选择了顺从。“本来还打算咬牙再坚持3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脱了。”晓琳的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欣喜。
一条“捷径”消失后的悲喜
晓琳父母的情绪和女儿正相反,他们痛惜这10年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为孩子三年后的高考担忧。
“特长这些年给孩子帮了不少忙,小升初走的是特长,中考因为是乐团首席加了5分,最大的‘优惠’本来是在高考,孩子受这么大罪就是为了最后这个目标。”晓琳爸爸坦言,他们早就为孩子设计好了一条“捷径”,目标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
“按照往年的政策,根据孩子的特长水平,签约高校的减分幅度为20分到50分,有的重点大学只要过了一本线就收,这个诱惑真的很大。”
晓琳目前就读于一所区重点中学的高一,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上等,“上一本应该没什么问题,有了特长这个保险锁,就可以锁定重点大学了。”失去了一把保险锁,习惯于为孩子设计人生的父母忽然有点茫然。
“他们一直不相信我的能力,我不需要保险锁,也不一定非要上名校。”这样的话,晓琳从来不敢在父母面前吐露。这些年来,虽然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练琴,但是晓琳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语文,“我喜欢写小说,最近写的一篇在朋友圈里转疯了。”小说是她在深夜偷偷写的,“感觉像做贼,父母不允许我有小提琴之外的其他爱好,说浪费时间。”
不想让十年的辛苦打水漂,父母建议晓琳继续留在乐团训练,以后考重点大学的艺术专业。然而,这次他们的新“设计”被女儿断然拒绝了。退出乐团之后,晓琳打算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我想大学选择中文或者新闻专业,学喜欢的东西,以后做喜欢的工作,成功不一定非要上名校。”而小提琴,晓琳表示“以后拉琴就是纯粹的消遣,这么一想反而不觉得厌恶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