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
阅读理解 文本中考查基本功
“近几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的改革手段,主要以修改样题,也就是命题方式进行。”昨日,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王乃忠分析,从今年语文基础、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微写作、大作文五个模块来看,样题的变化主要是“以旧换新”。
他认为,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调整可以称之为“老文新题”,在社科文阅读、文学类阅读中均有可能出现。社科文阅读中,增加200字篇幅的“材料二”或者“链接材料”。
而在文学类文本中,也可能在随后的命题增加数道选择题,针对词语使用、成语、文章理解等,将原本独立的语文基础题转移到了大阅读中,真正做到“在文本中考查语文基础”。
王乃忠认为,考试说明中本部分内容的改动是对考生来说最重要的,需要对新的命题形式、考试内容进行专门的复习准备。
古诗文 篇目微调 影响不大
至于古诗文考查篇目的调整,则属于微调,“每年都会附录考查课内古诗文。”王乃忠说,今年的考试范围依然保留古文23篇、诗词22篇的基本结构,所以与之前坊间传闻古诗文篇目范围将增加来说,实质上是“没太大变化”。
王乃忠解释,这是因为在往年的考试说明中,附录所列的古诗文篇目共有45篇,但都会以星号的形式标注出其中的5-8篇作为“本年度不考查”范围,也就是说每年的实际考试范围在37-40篇上下。
而今年附录的最大变化则是,取消所有星号标志,45篇均为正式考查范围,因此他表示,这一变化并不明显,也对考生影响不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