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理兼容的文科瓶颈
(解读教师:省实验中学 马爱军)
文理兼容,使得地理这门课程,成为文综三科中最难学习的一门。但这门课在马爱军的眼中,却显得非常简单。“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主干知识,熟悉掌握那几个规律,不管高考出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马爱军轻松地说。
必须掌握规律
地理一向是文综考试成绩提高的瓶颈。马爱军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地理是文综科目中,唯一涉及自然科学内容的,侧重于规律的考查,是一门文理兼容的学科。“凡是学文的,理科素质都不会很强,这也造成他们学习地理的困难。”马爱军说。
历年高考,规律是不变的,变的仅仅是材料,每年的高考题目都在追求新颖,所以单说材料是无法把握高考的。“做题时,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材料,都要从背景到本质,考查的永远是本质。”马爱军说,“地毯式复习之后,就要突出主干,重组知识框架。”马爱军一直强调地理视角,“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前沿观点,强化空间定位、区域发展等地理主干知识,对考生至关重要。”
读图穷尽所有信息
读图解图,一向是高考地理着重考查的一项内容。马爱军认为,读图时,要力求仔细、完整,做到“穷尽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切忌马马虎虎,“读不准、看不清”。
同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也成了解题的关键。马爱军建议,复习要学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迁移,注重主干知识,适度训练。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
开拓视野更重要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也许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会预测今年高考的题目,但马爱军不提倡这样做。“现在高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但考查的重点是他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并非题目本身。”马爱军说。
即使猜对了题目,也无法知道试卷问什么问题。“与其将时间花费在猜题上,还不如夯实自己的地理基础,开拓地理视野。”马爱军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