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上海高考:教师提醒高考作文不要冒险用网络语
2012-05-29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问:在高考语文写作时究竟是否能用网络用语,和周围同学交流后发现,大家也都有这个问题。特别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些网络用语,究竟能不能出现在高考中,如果出现了会被扣分吗?

  [考试院答疑]

  不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答卷

  据教育部最新规定,除外语以外必须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语言文字答卷,上海教育考试院表示,虽然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解读,但不鼓励学生使用繁体字、甲骨文、网络语言答卷。

  [教师提醒]

  不建议冒险用网络用语等写作

  我们常说写作就是记录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和所悟,如今网络已渗透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用语自然也逐渐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在学生平时的对话中能常常听到网络用语,在学生平时的作文中也能觅到网络用语的身影。有些老师和学生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如硬性规定不能将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中,不是与写作的意义背道而驰了吗?一些不错的网络用语还有可能会充实和丰满人物形象,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增加了生活气息和可读性。

  对此,语文特级教师、华师大一附中副校长李支舜表示,如今作为“网络一代”的学生,在平时的表达时出现一些时髦的网络用语是比较常见的,有时在一些学生练笔的小作文和随笔中,老师也会发现文中用了网络用语,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会严格要求学生修改,毕竟这些文章并不算是正式考试中的作文。学生可以按照实际的需求来写作。

  但是李支舜同时指出,像高考这类正式的作文,还是不建议学生将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中。因为阅卷老师可能会对某些网络用语不熟悉、不了解,将它们当做是错别字或是病句来对待,那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损失。而且可能对某一个网络用语来说,阅卷老师和学生对其词义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误差。因此,不提倡学生冒险将网络用语写入高考作文中。

  此外,高考阅卷组相关专家也不建议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出现网络用语。而近年来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每出现一个错别字,该文就会被扣一分,扣满三分为止,这也值得引起学生的重视

  [相关链接]

  解读2012年上海高考新变化

  上周,市教育考试院举行了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新闻通气会,会上就一些高考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答复。

  关注一:误带手机进场算作弊

  今秋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修订并施行后的首次秋季高考,据悉对于误带手机进场,今年的认定非常明确,属于作弊。修订后的《办法》,对违纪认定、处理办法的规定更具操作性。以往考生误将手机带入考场,如果未开机,处理比较弹性,可以不认定为作弊。但修订后的《办法》将原第(四)项“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修改为“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设备的”,明确凡有携带设备的行为即构成作弊。

  为避免考生因误带入手机等物品进入考场,去年上海首次实行考生在首场考试入场时,提醒考生签署“不携带违规物品进入考场”承诺书,实施效果良好,去年的秋季高考中,无一人因携带手机等物品违规。据悉,今年秋季高考,上海将继续实行这项提醒服务。

  关注二:所有科目网上评卷

  与去年5个科目实行网上评卷有所不同的是,从今年起,秋季高考的所有科目都将进行网上评卷。市考试院负责人表示,网上评卷不仅能提高评卷效率,还可有效避免传统评卷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漏评、加错分和登错分等现象。另外,答卷的保管、传送、登分、加分等步骤一并在网上进行,也可以确保整个过程安全、可靠、准确。

  考虑到今年是所有科目网上评卷的第一年,市考试院将加强复核、确保质量。因此,虽然考试时间缩短了,但成绩揭晓日依然可能在6月26日左右,不会为了“赶时间”而仓促放榜。

  关注三:招生计划还有变数

  今年参加上海高考累计报名人数为8.4万,除去参加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考试、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考试的考生,参加秋季高考的人数约5.5万。

  今年秋季共有700所普通高校在沪招生(含2所香港地区高校和16所军事、公安、武警部队高校),由于不少学校要等高考结束后才确定分省计划,而且,招生学校的具体数量也可能有增减。因此,确切的计划数仍悬而未决。根据目前的统计,第一批本科计划招生近1.1万人,第二批本科计划招生2万余人,高职(专科)批计划招生近1.1万人。

  关注四:征求志愿增至十个

  今年,在征求志愿环节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变化——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数量分别由原来的3个、6个增加至10个,第三批的高职(专科)征求志愿数量不限。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改变,是为了确保每一个本科线上考生都能有被录取的机会。征求志愿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考生最大程度获得录取机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