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试卷特点
教师和学生在后期的复习中均需注意文综试卷的如下特点:
(1)背景材料专题化,由一材一用向一材多用转变(这是近年文综选择题、非选择题命题的一大特点,这就需要多学科、多角度思考现实中的问题)。
(2)知识运用综合化,由单学科向多学科转变(这是由于文综命题取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总是综合的,是不分学科的,靠单一学科的知识也无法解决现实中的综合问题)。
(3)能力要求多样化,由记忆、理解能力向多种能力转变(文综考试特别强调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论证论述的能力,这是由高考的选拔性质决定的,高考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核)。
(4)素质要求全面化,由知识、能力考核向综合素质考核转变(高考不仅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而且考核考生的价值判断水平,甚至是心理素质水平)。
2.复习模式探讨
总体要求
教师与学生在复习中要做到:A.科学渗透地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讲清主干知识,有意识向其他学科渗透和交叉,备课有专攻,课型有变通,师生要互动,评价要补充。B.生动活泼地学。学生在学习中要发挥主体作用,注意将书本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已知的知识去进行探究性学习。C.灵活机动地考。平时的训练、练习,考试内容是稳定的,可形式是多样的、多变的,要激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教师要尽可能自主命题,要改变复习考试跟着资料走,资料跟着书贩子走的状况。
具体要求
(1)要做到“三明”。A.明确考试内容。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前提下,大胆取舍,详略适当,不做重复的无用功。B.明确考查要求。阅读并理解社会科学的图文资料,运用资料作出分析、判断,对事物进行识别与阐释,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品质。C.明确试题特点,选择题突出学科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非选择题突出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和论述论证能力的考查。
(2)要做到“三清”。A.考点要“点点清”。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既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又使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B.试题要“题题清”。老师与学生都要对近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熟悉出题方向,了解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研究答案编制和赋分比重(比如近几年的“意义”题)。C.时事要“事事清”。这一问题要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步地有意识解决,做得好,既使学生有了联系实际的素材,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容。要特别关注那些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以及人类共同关心的基本时事问题,比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
(3)要做到“三活”。A.接受和储存信息时要活,在高考内容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要做到生动活泼地教,生动活泼地学,不要死记硬背,但在高考中必要的记忆是必须的,事实上学生若能理解知识内容,自然也就记住了。B.处理和加工信息时要活,要掌握从现象中抽象概括事物本质的本领,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原理、规律的理解,又要学会用准确的学科语言表达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C.在练习、测验、考试中要活,既要做到“题变我变”,又要做到“我变题变”。灵活地审题,灵活地编制答案,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判断命题的主旨和用意。
3.开展专题研究
高三政治复习的专题研究,有两层含义:一是高考知识内容的专题。二是重大社会现实的专题。前者主要在复习的综合阶段进行,后者则应贯彻在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中。知识专题的复习与研究既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更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应教给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整理知识的方法,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不能由教师代替,更不能仅依赖某些复习资料中的“知识网络”。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的命制,都贯彻着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自主地开展对这一些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而不能依赖某些资料的时政热点分析。这既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这些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与资源的问题,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问题,人口的发展问题,区域发展问题,民族交流和国际关系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等重大的方针政策。
如何开展这些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自主研究,我们认为除了搞懂这些问题的精神实质外,重点应搜集围绕这些问题的实际材料,做到举一反三,联系中学政治学科(包括地理、历史)的有关知识予以科学的理解和说明,设计灵活多样的试题形式,围绕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一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为目标。若能如此,我们相信一定能全面提高我市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水平和广大考生的考试水平,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的高水平的新生。
合肥市第五中学 李 平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卢庆生
来源:《江淮晨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