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及范文赏析(五)
2024-05-24
掌上高考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高考结束,你的分数能上哪些大学和专业?点击此处,快来测一测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这种“双向奔赴”,让距离不再遥远,让彼此抵达心灵的花园。而“双向奔赴”一词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亦适用于各种关系,如: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双向奔赴:心灵的交响乐章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时常追寻着各种关系的和谐与美好。而“双向奔赴”这一概念,如同一股清泉,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它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可以拓展至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人与国家,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我看来,“双向奔赴”不仅是关系的理想状态,更是心灵共鸣的交响乐章。

  人与人的“双向奔赴”,是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正如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言:“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这种心灵的契合,让彼此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每一次的相见都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双向奔赴”比比皆是:朋友间的相互关心,恋人间的深情厚意,亲人间的无私付出……这些都是心灵的双向奔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暖与色彩。

  人与社会、时代的“双向奔赴”,则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共生。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滋养,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双向奔赴”的关系,让我们在成长中找到了方向,也让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行。

  人与国家之间的“双向奔赴”,则体现了个人的爱国情怀与国家的繁荣富强。

  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有着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我们愿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期待着国家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这种“双向奔赴”的关系,让个人与国家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着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向奔赴”,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石。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向奔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这种“双向奔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各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双向奔赴”是一种理想的关系状态,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我们都应该秉持着“双向奔赴”的理念,去寻求和谐与共赢的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奏响心灵的交响乐章,让生活充满美好与希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24
    SRC-779654313 2024-01-18
    SRC-779654313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