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判断:本测试难度与2009年高考基本持平,各答题难度控制均衡,试卷平均得分与2009年综合测试(一)相比,高出4分多,其中由于选考难度降低,分值提高了2分;作文审题难度降低,平均得分突破了40分大关,分值也提高了2分。但文言翻译、古诗鉴赏显弱,第一轮的语言表达复习面不够广,学生应对新情境的试题能力未能充分显露,本届学生选考文学类的人数不多,学生基础较差。
备考建议
一、用好本次测试数据,制定高考目标
各校应根据本次测试的统计数据,对每个学生的整体状况作出全面的分析,选好适合学生个人突破的板块,激励学生向目标奋进。
从本次测试的数据反映出本届学生在如下方面显弱:文言翻译、古诗鉴赏、现代文的归纳概括,应对语言表达新题型的能力,作文的深刻与丰富。
二、“一模”后的教学以专题板块训练推进,加强课堂限时训练
“一模”后“二模”前的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试卷的板块内容,以专题板块组合为主要内容,加强板块内的小综合训练。“讲、练、评”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讲”须精要,“练”必限时,“评”应到位。在专题板块训练中应注意传统题型和变式题型的比例搭配,让学生多接触材料新颖,切入巧妙,限制明晰的题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训练学生考试的应变能力,实现高考目标。
三、一如既往,加强作文教学指导
加大力度,继续坚持作文的有效备考,要写出立意深刻,观点新颖的作文,一定有相应的,较高的阅读水平和思维水平为基础,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需要有对材料或标题的阅读理解过程,读得准,才有写得好的前提条件。作文训练要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相结合,不能过多地在“技巧”上做文章,要从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认识,思维广阔,深刻,独特上努力。
语文
《考试说明》的主要变化
1.文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中将“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删去了“适当”二字。
2.文理科都删去了统计案例中的“假设检验”与“聚类分析”。
3.文科在参数方程中删去了“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4.理科在参数方程中删去了对平摆线,渐开线的“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以及“了解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
5.理科的试卷结构作了相应调整,填空题中的必做题由4题调整为5题;选做题由“三选二”调整为“二选一”。
后阶段的复习备考建议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巩固——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
完善——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综合——在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大训练,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加知识交汇点的题目,加大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培养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的几点建议
1.精选训练材料,保持足够的训练量。
(1)课堂训练题的选择要突出实战性,重要性和有效性。
(2)课外训练题的选择要突出层次性,针对性和覆盖性。
2.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
3.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得分率。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2)中等题争取少失分——得分点不能省。
(3)难度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不知道也要写一点。
(4)克服“会儿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5)要正确处理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大面积提高平均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