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红教授,刚刚领衔完成一项名为“学术职业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研究”的课题,发现我国有近70%大学教师的年龄在40岁以下(包括40岁)。而在其他18个已完成同题调查的国家,这一年龄段的大学教师平均只占36%。
近日,沈红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尽管青年教师已成我国大学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
根据您的研究,我国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怎么样?
沈红:与不少在职年轻人相比,大学青年教师的收入不高,但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压力来自多个方面。
第一是生活压力。一些教师博士毕业后就接近30岁了,如果他们那时还单身,就需要在恋爱和结婚方面花时间、精力和财力。如果已婚,压力就更大了,孩子年幼,家庭事务需要花更多时间,开支也会很大。另外,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博士还面临照顾父母的压力。
我有一个博士生很有潜力,用了两年半就完成了博士论文。我当时建议他继续完善,争取写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但他说,父亲一直在农村的老家病着,等他毕业工作拿薪水。
我们都知道,学术研究需要心情舒畅的环境。但这些来自家庭、婚恋、买房子、挣票子、养孩子的压力,一起压到青年教师身上,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大学青年教师还面临行政杂务的压力。我们的调查发现,不少青年教师兼职担任诸如“院长助理”、“外事专办”、“学术秘书”等职务。这类职务,行政人员不合适,研究生助理也干不了,往往由青年教师担任。但是这类职务主要是事务性工作,对科研、教学时间挤占得很厉害。
除此之外,给大学青年教师造成压力最大的,是当前的学术职业评价。这个评价的结果往往与收入、声望、研究资源挂钩。
我们现在的大学教授评级是14级制,晋升职务的主要条件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这对于一心想做好学术的教师非常不利。
以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为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较宽松的项目评价条件下,他承担的项目可以多年不发相关文章,8年后发表的文章上了国际顶级期刊。而青年教师入职后的岗位考核一般是3年,若考核不能达标就“非升即走”了。
但问题是,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刚离开博士学习的学术新人,3年就一定能出好成果吗?为了保住“饭碗”,他们只能“滥竽充数”,哪能“精益求精”、“高了再高”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