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看来,当前大学学术职业评价体系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沈红: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外部评价体系。我们显得过于浮躁,太过注重学术研究的现实收益。不少学者喜欢做有商业前景的学术项目,把学术研究变成“提款机”。
我们的全球调查显示,从研究价值取向来看,51%的中国大学教师强调“以商业化或技术转让为目的”的研究,但在19个参与此次调查的国家中,具有上述价值取向的高校教师平均比例仅为20%。
强调学术研究转化成现实成果没有错,但不能过分。如果转化太快,就免不了科学造假现象。许多非常好的学术研究项目,短期看来没太强的商业前景,可它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只以商业前景为标准来判断是否要进行某项研究的话,许多关键研究就会被“屏蔽”掉,到头来受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在内部评价体系上,我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发表论文的重要性上。在这种评价体系下,那些想一心做“慢学术”、“实学术”、“高学术”的人会吃亏。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大学教师在发表论文时,甚至不追求论文是否通过了学术同行评议。
近期,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提出不要把发表论文这一评价标准绝对化。这算不算一个进步?
沈红:这当然是进步。全面评价大学教师,除了衡量论文数量与质量,学术态度也很重要。学术态度不是指他的工作态度,而是指他对学术的追求和兴趣,以及他对培养学术接班人的认识等。
学术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教师在教学上要有责任心,备课要精心,讲课要以自己的学识、认真与热情“hold住”(这里指掌控住——编者注)课堂;第二,大学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发现、兴奋、失败和痛苦同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评判自己的教师中得到成长;第三,大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诚信,这是学术职业者必须遵守的“底线”。失去诚信,就无法以学术为生,以学术为业。这需要我们建立起学术职业的行风和行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