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学生挂科 老师检讨?
2017-04-07
搜狐教育
关注掌上高考


  杠杆4 为变革和教学领导力建立机制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力的变革。变革往往通过两种形式产生:从上至下型和由下及上型。然而在变革过程中总会产生冲突,类似的冲突会拖慢教学质量革新的进度。当改革以从上至下的形式推进,冲突的存在会让院系内的教师选择无视或抵制相应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确保其执行力度。

  基于以上挑战,OECD提出几点建议:

  在政策变革中明确主要领导者和在院系层面执行的负责人;在全校各层面培养领导力,为愿意在教学质量改革中担任领导者的教师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路径;确保教与学相关策略的开展,监测教与学框架实施的进展情况;设置质量保证机构,比如质量保证办公室,专门负责解读、宣传、支持和落实质量保证政策。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一所对全世界开放的网络大学,它的学术模式定位清晰。教师分为全职、兼职两种,他们共同准备教学内容。其中全职教师有200多名,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课程带头人,负责课程计划、审核、提高、监督,协调与课程相关的发展活动。兼职教师共有2000多名,他们起到“顾问”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指导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系主任和项目主任主要领导课程研发。他们定期与全职教师团队开会,对于课程和项目的价值进行审核和评估,提出改进需求。为了提高学习质量,该校还设置了导师,从项目开始到结束,为学生提供全程指导和支持。在技术方面打造了虚拟校园,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完成所有课程和活动。

  杠杆5 充分利用各项校园政策支持教学质量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存在着内部联系。教学质量并不是一座孤岛。各级政策的一致性可以为教学质量提供支持,反之则可能带来阻碍。比如院系内强调以论文发表数来考核职位晋升的人事管理政策就可能对教学质量带来消极影响。

  OECD建议高校加强不同领域校园政策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定期重新审定,以免出现校级、院级、系级政策不一致或矛盾之处。OECD还建议高校将教学质量与人力政策、技术政策、学习环境相关政策、学生支持政策及国际化政策关联起来,探索更多发展可能性。

  芬兰罗阿约应用科技大学基于国际化视野,打造了“在发展中学习”项目,旨在通过讲师、学生和业界专家合作学习,增强实践能力。

  “在发展中学习”项目意图将以往应用科学学科里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割裂的老问题进行整合。在真实的发展项目中,这种在做中学的模式既有实践,也能让学生探索应用科学的真谛。不同于教师站在教室里讲课的模式,在新项目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办公室里有知识和资源的组长,学生则像是初级员工。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项目有三个任务:教学、区域发展和科研,学生与教师参与到每个任务中。“在发展中学习”项目的成功根植于罗阿约应用科技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因为该校通过与国际组织、顶级专家的合作以及开展科研项目,拓宽了项目的范围。

  杠杆6 创新驱动变革

  创新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教与学领域的创新可能由多种因素影响。压力来自学生和雇主,他们希望学生成果能够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密切,比如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团队意识、沟通交流以及技术与学科领域的技能。所以高校需要脱离定式思维,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途径,倡导学生学习新方式。

  创新性教学通常是为了解决某特定问题应运而生,创新往往需要用经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小范围的对比和检验,根据应用结果,如果要扩大创新的应用范围、进行普及推广,还需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有效管理。也有一些创新需要在刚开始时就协调一致。

  但是教与学实践方面的创新可能给高校增加风险。持续不断的改变可能为质量和高校定位增添不确定性。如果创新走得太远,一方面会让师生对其望而生畏,也可能使创新变得高不可攀。举例来说,2016—2017年流行虚拟现实头盔,如果要求学生上课时人手一台,这样的消费会让一些学生无法承担。

  重要的创新需要进行严谨的前期测试,密切监督无法预测的缺陷。一些创新可能会出现未预见的反作用力,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创新实践的评估,监督创新为教与学成果带来的影响。

  OECD建议高校鼓励在教学实践方面创新和实验,让学生也加入到创新教学实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中来,鼓励跨专业的合作创新,并将教师创新纳入教师表现评估中来。

  同时,高校还要在其他政策中给创新以支持。比如监督教学创新,及时发现反复失败和创新疲惫期。为培养教学创新打造框架和提供指导意见,对创新进行风险管理,为创新和评估提供经验分享平台,将创新加入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以质保体系支持教与学的不断提高。

  瑞士洛桑大学在2007年开启了教学创新奖金计划,奖金设立主要有两个目的:通过教与学领域的应用型研究部项目帮助教师;培养教与学实践的变革。教学创新奖金为25000欧元,教师可以申请资金雇佣专职或兼职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为了让项目顺利开展,当教师第一次提出他们想要进行某项教学创新时,教与学中心与“教学法工程师”团队就会为他们提供辅导,期间经过实施和运行,直到项目进入评估的尾声。教师申请选拔有一系列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在其他院系复制的可能性。选拔由教师、助教和学生共同投票产生。在项目运行五年内,共有45项创新初步成型,其中包括政治学研究生的实践项目、犯罪学学士的犯罪预防实验室、社区卫生学学士的区块学习模式;为反思性学习打造电脑辅助环境,等等。2011—2012年,该校对教学创新奖金计划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创新项目达成了目标,一些项目还启发了更多教师在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在其他学科进行应用。

<< < 1 2 3 > >> 共 3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