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熊丙奇:“非好学校不上”是狭隘教育观
2015-11-2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不管高等教育多么发达,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只盯着最好的学校,认为只有上最好的学校才有前途,这种思维无疑是狭隘的。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进行升学规划时,必须对每个具体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分析,这是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学校的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办出高质量的动力所在。

  一些农村学生初中毕业之后,直接选择走向社会。选择读职校则被部分学生和家长视为“不得已的选择”。即便读了普高,如果高中毕业之后考不上心仪的大学,一些农村学生又不愿去读三本或高职院校。这一现象日前引发媒体关注,舆论热议的焦点集中于:读职校真的是不得已的选择?职校里的农村娃有前途吗?农村孩子到底要不要上一些人眼中所谓的“烂大学”?

  首先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农村学生不愿意去读的所谓差学校,是不是读完之后根本没什么前途,还不如早日去打工?那些被学生们称为“烂大学”的高校,是不是办学质量真的很烂,学不到任何东西,只是荒废三四年青春时光?如果确实是这样,那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一些中职学校、民办高职院校、三本院校的办学出了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这种以学校层次、类型来论学校办学质量和前途的思维,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些学校的身份歧视,影响了这些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学生缺乏理性分析社会环境,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生涯规划的能力。事实上,我国的中职校、民办高职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里面,也有不少办得不错、富有特色的,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在人才市场中,一些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十分抢手。

  当然,不可否认,我国也有一部分中职校、高职院校和本科的办学质量堪忧。学校办学缺乏特色不说,有的还出现办学“空心化”问题,比如有的中职校违规办学,把学生一招进学校,就派去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任何技能,毕业后也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再比如,有的独立院校、民办院校学生的学费被母体学校和投资方抽走,影响正常的师资、课程建设。这些不但影响学校自身声誉,还给同类型学校带来坏名声。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进行升学规划时,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对每个具体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分析,这是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学校的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办出高质量的动力所在。我们必须意识到一点,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不管高等教育多么发达,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只盯着最好的学校,认为只有上最好的学校才有前途,这种思维无疑是狭隘的。我国早在2002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7.5%。但是整个社会还是用精英教育的思路来看待高等教育,甚至认为上大学就是要“高人一等”,这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脱节的思维。在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越来越高,社会各行业各岗位,都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收高学历学生,但这不是教育的贬值,而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表现。因此,适龄青少年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选择。

  从办学的角度说,只有办好每一所学校,才能给受教育者多元的选择。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倾斜性政策,以提高农村生进重点大学、名校的比例,这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但是,农村学生能进名校的数量毕竟有限,更多的学生要上大学,还是要选择二本、三本和高职院校。因此,只有让选择这些院校的学生同样感到有前途,我国的高等教育才有出路,同时也能给基础教育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使社会进一步摆脱名校情结的束缚。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取消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并改变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给各类教育、每所学校更为平等的竞争空间。去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明确将取消高考录取批次,这将消除学校的身份标签,有利于学校公平竞争。此外,还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能根据办学条件,结合社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鼓励每所学校在不同的定位上都办出自身特色和水平。既有综合型的高水平大学,也有职业教育的一流院校,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应该追求的良性格局。(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未标题-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