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浙江2010高考试题点评:语文英语难度未增
2010-06-10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相关:2010高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试题名师点评    估分填志愿 高考录取日程

  推荐:高考填报志愿系统   大学名单    专业名单   专业解析    高考分数线   状元

  全省特级教师点评各科试卷,语文、英语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

  数学:能力考查步伐加大

  语文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主要有以下特点:

  1.彰显语言“美丽”。“语言文字运用”第1、2、3小题,取材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常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识音、形、义、用的能力。第7题提供世博园“零碳馆”的介绍材料,要求据此拟写组织参观的“海报”,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需要完全吻合。

  2.“接力”命题创意。如第5题用“拆拼汉字”的方式来考查司空见惯的“仿写”,不仅充分体现了命题的匠心,而且有效检测考生的语用能力。再如作为全国高考独一无二的“《论语》评价”考题,要求在理解欧阳修名言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巧妙融合了理解、识记(默写)、评析等多种能力的考查。

  3.“刷新”阅读指向。“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我们与父亲》,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文本,这将是命题专家发送给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条“温馨提示”,有助于“拨正”近年“迷恋”外国小说的急功近利偏向。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魏书胡叟传》,选文的出处跟往年一样“难猜”,能有效地消解“押题”的时弊。

  4.“激活”理性感悟。去年尝试新材料作文之后,2010年重新采用考生驾轻就熟的标题作文模式,除了明确写作取向、降低审题难度等考虑外,积极引导广大考生关注并思考生活、社会和时代,激活和催化多种理性感悟。需要注意的是,“角色转换之间”与“角色转换”并不等同,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落在“之间”二字。

  语文:作文题引导考生思考生活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羊刚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周红阳

  生物试卷与去年相比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总体上看,试卷有以下3个特点:

  1.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2010年试题延续了去年生物试题的特点,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鲜明地体现出浙科版教材的特点。例如,第1题考查免疫,第2题考查基因工程,第3题考查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第4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第5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试题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第1题的乙肝疫苗,第4题的细胞培养技术,第6题的组织培养技术等内容。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2010年的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表达。如第29题的Ⅱ小题所涉及的实验情境在教材中能找到其原型,强化考生在实验全过程的体验。

  生物: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周初霞

  杭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金永生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周业宇

  数学:能力考查,步伐加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尚可

  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马茂年

  杭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李惟峰

  2010年数学试卷体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试卷在题型、题量、结构、内容分布、重点知识、文理差异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试题的选材、情景、设问、表述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主要特点如下:

  1.题目设计,不拘一格。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极具匠心地设计了如理科第10、14、17、19、21、22等一批数学语言形式化程度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涵丰富、设问角度新颖鲜活、解答灵活多样的创新试题。

  2.能力考查,步伐加大。试卷充分体现了对高中数学重要思想及基本方法的考查,绝大多数试题以简单的问题、常见的背景、基本的方法呈现,考查运算、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如理科20题,对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次翻折后,要解决第二问,学生反映并不容易。

  3.应用问题,名副其实。以往理科都是以概率统计题来代替应用题,本卷的概率统计题首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应用题,问题简单、情景新颖,而且回归概率的初始意义和方法。文科第16题从一熟悉的背景出发,编制了背景公平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青年报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