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12上海高考历史试题点评:不脱离教材、考纲等要素
2012-06-14
关注掌上高考


  高考历史既要立足中学历史教育的实际,不脱离教材、考纲等基本要素,又要对今后中学历史教育起到特定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在今年考试命题的立意方面做了如下考虑:

  第一,注意历史学科和历史思维的特点。我们反对片面、定式、贫乏的历史思维模式,倡导多维、生动、厚实的历史理解方法。中学生最需要养成的是根据史料说话这种方法或思维习惯,用尽可能充分的史料去分析问题。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在过往时间、过往场境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因此历史研究需要调动各种思维手段对曾经发生的事例做“有限度的想象”和合理推论。其前提是对史料的阅读与分析理解。以非选择题为例,“梭伦的大盾”、“开国议政”、“伏尔泰眼中的中国”等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对史料进行充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对雅典民主政治、科举制与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统治、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等做出深刻的解释。考生如果脱离材料进行抽象的回答都会发生跑题的现象。当然这些考题的根本要求是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关于“从世界大势论述鸦片战争不能避免”一题则要求学生具有宏观历史分析的能力。“妇女与教育”一题则需要考生透过历史的表象找寻社会转型的实质。在选择题方面,也尽可能做到以丰富的史料作为依托,然后由考生进行选择。再就鉴别史料而言,其中亦大有文章,高中生应能初步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选择题中关于研究特洛伊战争与《荷马史诗》的立意就在于此。当然还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如读图像、地图、年表等,这些在试卷中尽可能涉及。

  第二,注意身边的历史、社会历史特征及文化交流。“身边的历史”这一概念涉及历史学科的许多特点、内涵。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年鉴学派、思辨历史学、历史叙事理论等等,无一不与身边的历史这种概念关联在一起。身边的历史是最为生动的历史,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历史学特别注重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件事例,但不是所有历史事例都要我们强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所引起的巨大社会变革是第一层的知识。这一层面的历史事例改变了文明、时代的性质。在某一个时代,那些推进或减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化的事例是第二层的知识。另外就是与上述历史事例相关的长时段中的环境、人的创造活动和成果等。它们属于第三层的知识。命题组在考虑选择题时注意这三层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出偏题、怪题,选择有历史思考价值、有历史意蕴的题目。历史会出现轰轰烈烈的场景,但巨浪过后,留在人们身边并发生实际影响的是人、物、制度和观念等。历史通过诸多活生生的事例来展示那些看似静态的内容。其中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所有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发生的根本所在。人和物都是看得见的因素,而制度、观念等则不是直接抓得住的东西。历史总是与当今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考不应当围着时事转,高考是对出色的历史学习之检测。但高考试卷与历史教育一样必须关注现实的历史变化实际。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我们选择鸦片战争的题目,其意义也在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历史,就是参与历史,就是在与昨天进行对话。“开国议政”一题中的假设提问就是这种参与性的体现。这是历史学生动性的根本所在。

  第三,注意中外打通、古今打通、文史哲打通。力图将考点与考点背后的历史底蕴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理由是:一个学历史的人要成为有资格与历史进行对话的人。例如古代中国是一个农本社会,又是多民族共同生存的地域,政治上是中央集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命题组力图在相关考点上将古代中国文明的丰厚底蕴呈现出来。最佳选择题中的百家争鸣一题、非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等都体现了上述立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