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指智慧、才智;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勇,指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
振华中学各班将举行以“知·仁·勇”为主题的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
材料中孔子说的是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有公心,去除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所以不会惧怕。《中庸》侧重强调的是智、仁、勇这三样品德,是天底下最重要的品德。由此可见,儒家传统道德中非常看重智、仁、勇,并认为这是成为君子的重要前提。注意最后一句话,“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这就说明当代社会青年成长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考试可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进一步思考如何锤炼这三种品质,不断成长。
试题要求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写作时,可以首先解释清楚仁、智、勇这三个词语各自的内涵。比如,可说“知者不惑”指的是“不断地求取知识,以减少自己对世界事物而产生的困惑”;“仁者不忧”即为“真诚地待人如己,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而这里尤其要注意对“勇”要有正确的理解,从心灵的角度而言,勇是一种高度凝炼、高度升华了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是理性化的,也是持久的,不是凭一时意气用事的匹夫之勇。之后,应对三者关系进行适当的梳理。比如,可以说“智”是前提,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准确的辨识力,知道是非善恶,实现“仁”并不断追逐“勇”。也可说,“仁”是前提,可以从德与才的关系展开思辨分析,同时说明只有坚持“勇”才能在正确道路上不断提升“智”的水平。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在追逐仁智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2.仁是追求智的底线,勇是追求智的方式。
3.知、仁、勇,成长三部曲。
【优秀作文】
仁智勇兼顾,人格高境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论语·子罕》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是孔子所说的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可见,我们若要成为有智慧,有仁德,有勇气的人,就必须达到这一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者不惑。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一位少年发现,加利福尼亚天气炎热,很多人还没有淘到金子,就已经渴死了。于是他便改去卖水,很多人都讥笑他。等他们淘到金子时,这位少年都已经是当地一个富翁了。可见,智慧可以让人找到机会,事倍功半,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只有智慧而不仁德,却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君不见化学博士制造毒品,有学问之人成为短信诈骗犯,骗走贫困学生的学费……等待他们的不是成功而是法律的制裁,牢狱之灾。可见,智慧用错了地方。
仁者不忧。善良的人不会感到忧虑,并以帮助他人为乐。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去他的封地上收债,门客非但没让农民们交债,还将债契全部烧毁,当孟尝君问他为何没有收回债时,他却说:“我虽没有收回债,却帮助您买回了仁。”后来孟尝君落难时跑回封地生活,农民听说后都争先恐后迎接并保护孟尝君,这让他真正体会到仁义的价值。因此,仁义帮助他在成功路上得到双赢结果。但人如果只是心存仁德,而没有勇气付之实践,那仁义的价值无从谈起。可见,仁义还要加上勇气的帮衬,才能真正无忧无虑。
勇者不惧。“勇敢和坚决是美德的灵魂。”张海迪被称为是中国的“保尔”。小时患上重病,导致她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不仅与病魔作斗争,还勤奋学习,用所学知识帮助周围的人;写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帮助人们励志。所以,勇气可以让人直面困难,得到战胜困难的信心,让成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但只有勇气而没有智慧,就只能鲁莽做事,不仅不会成功,还会适得其反。可见,勇者仍需智慧的帮忙。
看来,我们的时代青年应智慧、仁义和勇敢三者兼备,缺一不可,才可达到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仁义,让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尽力去帮助;勇气,让我们遇到困难时下定决心,不退缩不放弃;智慧,让我们做事情时,运用才智解决问题。
因此,让我们努力锻炼,让仁德智慧与勇敢三者倶备吧,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将弯路走直,让成功的长路越走越宽广。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问僧的人,是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吧,小小的芥子,怎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反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此事?”
“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回答。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都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闻言,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以上故事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虽是禅语,却也可以表明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存在关系。世界至大,包含无数个体,正如高广的须弥山;个体虽小,却也可以如芥子纳须弥一样,怀抱世界。作为高三的学子,你们即将走出高中校园,走向更加广大的世界,那么小小的“你”和大大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关系?请你以“我与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
从题旨上讲,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体与世界、时代的关系,隐含的意思在于考生对个体之外的世界有所关注、思考,继之以行动上的担当。
作文材料有两部分关键信息点。一是故事材料部分,意在阐明关键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的内涵,引出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二是引导语部分,意在限制话题范围,强调禅语“小”与“大”的关系,要运用在“我”与“世界”的关系上。同时,结合故事材料语和引导语部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中显然更强调“芥子纳须弥”部分,而“怀抱世界”与情境指令“高三学子即将走向世界”,更是表明学子要对外在社会、世界有参与意识。
写作时可由概述故事引入话题,进而亮出观点。论证时可先论述“须弥藏芥子”,论述每个人体都包含在世界之中,世界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我们要有个人与整体的关联意识;接着论述“芥子纳须弥”,可由鲁迅先生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引入,论证“我”会影响社会、甚至可以改变世界,说明个人应当有能动性,有担当意识;最后回到写作身份,作为即将迈入大学门槛、接触更广阔世界的青年,当充分认识“我”对于世界的意义,要胸怀世界,积极有为。
立意:
1.放眼看世界,我辈需担责。
2.世界与我有关,我要改变世界。
3.胸怀世界,青年有为。
【优秀作文】
我与世界同在
苏子在《赤壁赋》中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将自我与世界对立起来,因而凸显出世界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天地间有无数“蜉蝣”,此即“须弥藏芥子”,而作为“芥子”的东坡居士最终走出思想的困惑,领悟到“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决定“共适”于天地山川,此之谓“芥子纳须弥”。
有“须弥藏芥子”的认知,虽不能体现出人类的大智慧,但至少反映出人有自知之明。在自然面前,有敬畏,知不足。之后,就产生了人类的分野:一类人悲观厌世,消极绝望;既然人生如此渺小,还不如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就如李白《将进酒》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另一类人则能以博大的胸怀积极拥抱世界,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既成就了自己,又影响了他人,更造福了世界。
作为高三学子,我们即将走出校园,告别狭小的“四角的天空”,面向广阔的社会。我们必然会面临人生的“岔道口”,做出人生的“二选一”。究竟是“芥子纳须弥”,还是“芥子”臣服于“须弥”,这考量着我们青年人的勇气与智慧。
小小的我面对着大大的世界,若说没有渺小的人生之叹,那是虚妄自大。其实,广藏“芥子”的“须弥山”,无须告别校园才能领略;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早让我明白了自己“芥子”的身份。我以及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谁人不是“芥子”?谁人不是被巍峨的“须弥山”所包藏?我们“三更灯火五更鸡”,“挑灯夜战”的目的不就是想逾越“须弥山”,从而将“须弥山”纳入眼底融于心里吗?可以想象,确切来说,根本就无需想象,当我跨出校园的大门,面向更广大的世界时,眼前的“须弥山”必定是高入云霄,甚至是伴有风雨雷电。
虽然我不能保证自己内心绝无忐忑,但我绝对可以保证自己已提前做好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将小小的我融入大大的世界,是我的人生理想;但我也知道,这绝非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若没有扎实的技能和充沛的知识,我的“融入”除了形式的“悲壮”,并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所以,我以为,我们在“融入世界”之前,先要了解眼前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本质,把握时代的脉动,避免因冲动鲁莽带来无谓的牺牲。只有与时代同呼吸,与世界同频共振,个人才能真正地与世界融为一体。
你我是高三学子,你我是新时代青年。世界需要无数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勇气、有智慧的有为青年,这是新时代对青年人的呼声。“须弥”深藏无数“芥子”,但谁能否认“芥子”的不凡?
你,我,都是那“芥子”中的一枚,虽渺小却伟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四川轻化工大学
2
华北科技学院
3
沧州交通学院
历年分数
4
西藏大学
5
吉利学院
6
西南医科大学
7
三亚学院
8
云南师范大学
9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10
首都师范大学
11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12
河北东方学院
13
西藏农牧学院
14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1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16
河南科技大学
17
新疆财经大学
18
昌吉学院
19
首都医科大学
20
长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