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平均年龄52.5岁
2012-08-20
关注掌上高考


  公开选拔,大胆任用,干部制度改革有新突破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规划纲要对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党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实际,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深化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的广度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12月,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教育部党组开展了公开选拔校长试点工作,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和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根据校长岗位的特点,公开选拔采用职业素养综合评估的方式代替笔试确定面试人选,采取面试、面谈与民意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试,通过遴选委员会“评素质”、干部师生代表“测民意”的方式多维度考评人选。

  实践表明,这次改革试点是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尝试,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贯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方向正确,特色鲜明,操作规范,效果良好,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为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提供了新鲜经验,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肯定,形成了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张宗益去年12月份参加教育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工作,今年4月17日被教育部任命为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张宗益说,报名的时候以为会像各高校众多校内公开招聘一样,小范围、短时间面试一下即可。后来的整个过程,让他有“五个没想到”:没想到竞职演讲和考察时参加的人数这么多、面这么广;没想到竞职演讲时的遴选专家阵容这么庞大、层次这么高;没想到竞聘有这么多的环节,要考察这么多的内容;没想到竞聘程序这么严格;没想到社会反响这么大。由此,张宗益认为,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是对直属高校干部任用制度的一种新的方式的成功尝试,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对推进直属高校事业科学发展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公开选拔校长试点,开始破冰之旅。此前,公开选拔副校长,已经成为常态。

  教育部党组坚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用改革的办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完善副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科学界定竞争性选拔的情形,更加注重时机与范围的把握,结合班子换届或干部调整统筹谋划。科学分析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资格条件,尤其是把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专长等体现到竞争性选拔职位中,更加注重岗位需求的针对性。科学设置考试测评内容,强化岗位需求,根据选拔职位的不同要求,突出履职必备能力素质方面的测试。在考试测评的方法上,借鉴公选校长的有益经验,组建以行家为主体的评委组,扩大校外评委的比例,将面试与面谈相结合等。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直属高校开展了副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

  此外,总会计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试行设立总会计师的要求,2011年12月教育部党组在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直属高校开展总会计师改革试点工作,6位懂教育、懂财经、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公开选拔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总会计师的设立,提高了领导班子财务和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了对学校财经管理工作的领导,对于增强高校领导班子适应教育资产规模化、收入结构多元化的新变化,防范财务风险,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选人用人,要形成民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环境。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介绍,学校扎实做好选人用人工作,2011年,在中组部对学校的选人用人工作检查中,民主评议的三项指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平均为99.21%,在被抽查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满意率最高。

  干部交流是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教育部党组不断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教育机构四支干部队伍的统筹,推进高校干部队伍与其他三支干部队伍的交流使用。

  加大直属高校主要领导的交流力度,结合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或正职到龄调整,推进党委书记和校长的交流使用,实现党委书记和校长优势互补、合理搭配,目前75所直属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交流产生的有88人,占正职人数的58.7%,党委书记和校长均为校内产生的仅有18所,不到直属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

  直属高校的干部交流,突破了只在高校内部选拔干部的瓶颈,拓展了干部培养使用的空间。

  自主招生 艺考 免费师范生 小语种 特长生 保送生 招飞行员 国防生

<< < 1 2 3 4 > >> 共 4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1-07
未标题-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