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解读大纲:
总体平稳,切合实际
2008年数学《考纲》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平稳,降低了几个知识点的要求,如对“平面”性质的要求,由掌握变为理解,更切合学生实际;在三角函数和线面垂直的概念上,对文科生的要求有所降低等。
具体变化为:2008年《考纲》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的考查。 仔细研读《考纲》可以发现:不仅在“考试性质”、“考试要求”(即对数学高考提出的总体的命题要求)中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在对具体的“考试内容”的考查要求中突出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导数概念的某些背景(瞬时速度、加速度、平滑曲线的切线等)。另外《考纲》不仅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还 “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学生数学思维及运算能力的要求相应有所提高,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通过仔细研读《考纲》对“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其重点内容集中在函数、导数、三角函数、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是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考纲对试题易、中、难的比例有了更明确规定,以容易题、中档题为试题主体,较难题占30%。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这表明文理科试卷的难度差异将会加大,力求文理科学生成绩平衡。
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 重点突破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而也是备考的准绳,针对《考纲》平稳和试卷试题模式不变的特点,对于下一阶段的复习,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作为教师,我们主要采取专题复习和限时训练相结合的复习方法。专题主要以高考数学六道解答题分三角、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文科的导数、解析几何、数列、函数不等式综合等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尤其开始复习的三角、概率、立体几何三部分,是解答题中容易得分的部分,在强化熟练准确的同时,更要注重书写的规范和完整。限时训练是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利用一节课或30分钟的时间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做好两个一次性:一次性审题和一次性做题,也就是读完题后确定解题方法并按此方法一气呵成。常此训练,不光能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更会提升自信,避免考试瞻前顾后心态不稳。
二、对于考生,如果数学是自己的强项,这段时间可以保持一到两天做一套数学卷,要细心地做每道题,保证它的正确性和完美性,总结每一个题型出现的次数和规律性,做到下次再做这样的题目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一些水平稍低的同学来说,特别是对大多文科学生来说,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从基础做起,夯实基础,不要急进。虽然高考当中会设置一些区分学生程度的难题,但绝大部分还是考查基础知识应用的题目,这部分题目一般使用通法通则就可以解决。
总之,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更加宝贵,广大教师和考生要在考纲的指导下,弄清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对于要点重点复习、重点突破,同时注意各部分知识各自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避免走弯路,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优化备考。
刘艳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