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南京理工大学2012自主招生面试考"小学题目"
2012-02-27
作者:南京晨报
关注掌上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讯 这是一场煎熬的考试,每回答一个问题,随时迎头砸下的就是考官的打断或否定。昨天,南理工自主选拔录取特殊才能类面试展开,来自全国的13位考生经历了三小时的面试后,不少人手心出了汗。“麻辣考官”表示,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标准答案,“打击”考生也并不是为了否定考生,而是希望借此看到考生呈现的思考力和创新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考场重现

  回答问题,就要经受得住“打击”

  昨天的面试现场,台上坐着四位考官,分别负责数学、物理、人文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考查。对于考官的发问,台下考生自由举手发言,考官根据其表现打分。很快,考生们就发现这些考官不好对付,对于自己的回答不时予以刁难和否定,堪称麻辣。

  题目1:黑板上的字为什么能够被人看到?

  考生甲:因为字可以通过光线反射到眼里,而黑色没有反射,因此便能看到黑板上的字了。

  考官:只有反射吗?有别的效应吗?

  考生乙:黑色不反光,白色反光。

  考官:坐下来,不会回答不要勉强。除了反射,还能答点别的吗?

  考生丙:我想有个反衬效果,有利于图形辨别。

  考官:反衬?光学里有这个概念吗?这种做学问的方式行不行啊?用语文概念来解释物理问题,这个合适吗?

  考生丁:我觉得用反衬不太严谨,概念模糊。

  考生戊:我觉得可以,学科间是可以互通的。反射这个词最早不也是语文里的吗?

  考官:你以为反射这个词,是物理受到语文的启发吗?

  考官态度:学科间的确是可以互相启发的,但是对于中学层次的学生来说,基础打牢很重要,还是严谨治学比较好。

  题目2:中国的文学作品多以曲折的故事情节见长,而且常以符合人们心理期待的大团圆的完美结局而结束。在日本和欧洲的文学作品中,却多有大量的人物主观心理描写和悲剧结局。你认为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考生甲:这要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大业,这可能造成中国传统文学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考官:讲到统一大业,古代的欧洲也有啊。

  考生乙:中国古代的统治阶层常用文字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麻痹民众的斗志,所以文学作品都是大团圆结局。

  考官:统治阶层用文字麻痹百姓,这恐怕是哪个国家都有的事吧。而且中国也主要在明清阶段比较严重,宋以前并不突出。

  考生丙:可能因为中国古代的老百姓生活比较悲惨,思想被禁锢得很深吧。

  考官:在中世纪的欧洲,恐怕更加黑暗吧。民主运动也是近代的事。

  考官答案:这要从大众心理和社会文化来研究此事。中国是农业社会,祖辈定居在一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喜欢团圆的结局。而西方人从事航海、贸易,探究冒险,不确定性因素多,悲剧可以体现人的主体价值。

  自主招生 艺考 免费师范生 小语种 特长生 保送生 招飞行员 国防生

1 2 3 > >> 共 3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