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因为教育是一个要体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门,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将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也违背了我们的办学方针,也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说,直接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所以产业化的问题,我们教育部是坚决反对的,是绝对不能把教育产业化的,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了教育事业了。但是同时我也不能否认,这种思潮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领导者那里,在一些学者那里是有的,有一些人现在都在鼓吹这个东西,比方说,我最近发现有个别地方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以改制的名义卖掉了,卖给私人了,这就是这种错误思想的直接原因,这个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
国家支付利息 延长还款年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人民日报记者温红彦,今天我们邀请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同志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助学贷款的新办法请张部长谈一谈有关的问题,并回答网友的提问。张部长您好,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的助学贷款办法,至此这个办法就开始实施了。较之原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新的规定要延长还款年限,改革贴息方式,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等,在这里还是请您先简要地谈一谈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张保庆】:网友们可能已经知道,国家助学贷款是1999年开始执行的,到现在已经是接近5年的时间了。从去年以来,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和指示,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这几年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了出现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对原来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些政策和操作机制进行了调整。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两项,一个改变了贴息办法,原来学生在学校贷款之后,是贴息一半,在毕业之后还款的期间,也就是毕业之后的四年内,国家仍然贴息一半。这次的改革变成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这四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支付,毕业后才开始还本还息。第二个实际上是延长了学生的还款年限,原来规定学校学生毕业之后的90天内就开始还款,还本还息了。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困难,所以这次把期限延长了两年,一个学生从贷款到还款的周期从原来的八年调整到了十年。操作机制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操作机制是以银行为主,也就是说学校只负责提供贷款学生的基本情况,剩下的许多手续,包括填表等等,都是由经办银行的营业员直接操作,这样实际上效率低,也加大了贷款成本。这次做了很大的调整,是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让学校更多地参与。就是现在这个招标采取打包式的,或者是包干式的方法,比方说一个学校一年按照现在的比例有20%的人应该得到贷款,这样打一个总额,一下子可以全都交给学校,前期工作包括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包括填表,包括全部的手续都由学校来办,然后银行尊重学校对贷款学生的选择,经办银行主要是在后面补办贷款的手续,这是操作机制上的变化。再一个变化是承办的银行,原来是指定的,国家指定几家大的商业银行,让他们经办这个事情,这次为了增加竞争性,就变成了招标式。财政部、教育部我们几家商定一个标的,然后所有符合条件的银行都可以来招标,谁中标就可以承办这项业务,主要的变化就是这些。
[主持人]:刚才听了您对内容的解释,我觉得这个新规定确实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请张副部长谈谈出台这个新规定的背景,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五年后,为什么要出台这一新规定?主要是针对哪些问题制定的?
【张保庆】:这次的调整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进一步调动承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生贷款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在当前我们国家诚信机制和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完全配套的情况下,因为商业银行要按照商业操作,我们国家助学贷款又采取政府贴息,带有一定的政策性,这样的话,银行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它确实有一定的风险,第二是运行成本确实是比较高。根据这个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整,我们建立了一个风险补偿金,风险防范机制比较完善了。比如说我们现在规定按实际贷款发生额的15%准备风险防范基金,这个钱一半由政府支付,一半由学校支付,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经办银行风险的负担问题,解除了他们一个很大的顾虑。再加上高校自己又参与,帮助银行减少了很多程序,减少了运行成本,这是针对银行的。第二,原来我们的贷款机制,有一些高校虽然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但是有一些高校原来是作为信用贷款,主要是银行负责,好多学校就不大重视这个工作,总觉得这个事情是银行办的,他们管多管少都无所谓。这次采取打包的形式,让高校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个是承担具体操作的责任,另外还要承担一半的风险,这样高校的责任加大了,他也会更加关注这个事情,也会更加认真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个针对性,我想还就是要针对为了克服金融界承办银行和教育行政部门包括高校过去不好的工作作风,比如说对学生贷款重视不够,该贷的不给贷,办事效率低等,现在形成了一个机制,这几个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9月份贫困生可以拿出新的助学贷款
[主持人]:新的助学贷款规定开始实施以后,目前招标的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进一步说,贫困大学生什么时候才能按照新的规定拿到第一笔助学贷款?
【张保庆】:招标工作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中央部委的高校,做成一个打包,就是银行承包的,这个招标工作已经完成了,现在可以告诉网友们,中央部委的高校中标的银行是中国银行,他们在标书中承担的风险补偿是6%—8%,这个工作现在已经签订了协议,而且全面进行部署,大概有116所高校,接近200万的学生,从9月5、6日开始就可以先后来办理贷款手续了。也就是说,这批学校的学生开学之后都可以按照新机制来申请贷款了。另外一部分,就是省属高校的招标问题,现在各省进展程度不一样。比较好的,我今天得到消息,说今天早晨贵州省已经完成了招标工作,山东省也在进行,如果顺利的话,我估计有一部分省属高校也会在开学之后就可以按照新机制来申请贷款了。但是我也要跟网友说一下,由于各地的进展情况不一样,可能会有先有后,但是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要求是,所有的高校在9月份一个月内,或者稍晚点,都要全面按照新机制推行贷款。我们会建立一个检查组,督促检查这个事情,一句话,9月份大致上都能全面铺开。
[主持人]:在这之前,许多大学生已经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他们是否执行新办法?
【张保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来已经申请到和原来的银行已经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这部分学生,继续有效,我们严格要求,不管中标没中标,凡是原来已经和学生签订了贷款协议的,必须执行到底,新的按照新的机制进行。原来老的贷款和按照新机制贷款之间的计算问题,包括政策的衔接问题,我们也正在研究。
新机制还要加强宣传
[主持人]:国家助学贷款到今天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可是还有很多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民子弟还是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您觉得主要原因在哪里?
【张保庆】: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宣传不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些学生、一些家长对这个工作重视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应该说是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有关学校大概也没有完全按照我们中央的要求来推行这项工作。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比方说,这次国家的助学贷款是新机制,这个事情可能有些地方还不太知道,但是我们老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教育部曾经印成小册子,每年都发到高中毕业班去,就是说,你参加高考之前就应该了解这些政策了,可能有一些学生不大注意,有一些家长也不大注意。第二个要求,我们还要求所有的高校,每年印发招生简章的时候和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都要写清楚或者附上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这样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就应该知道怎么办。但是我们国家比较大,特别是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山区,可能有些家长或者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为止对我们国家出台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还不是很了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也接到许多信,确实说不知道怎么办。我在这里告诉网友朋友们,你们如果知道谁或者你们自己今年得到了新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了,或者说你们确实有困难,一定要注意一下,第一不要光一家子人发愁,你们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也甚至可以写信、打电话咨询一下可以录取的高校。路费的问题,如果能借到想办法借到点路费,先到学校去。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前几天,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就是为了解决今年新生上学的路费问题,要求农村的信用社,这些农村的金融机构发行小额贷款,就是专门解决路费的问题,这可以找当地的金融机构来商量。如果实在不行,无论如何你也要想办法先到学校去,到录取你的高校去,千万不要不按照我刚才说的做,而放弃上学的机会。
[主持人]:谈到助学贷款,就不能不联系到我国现在正在完善的“奖、贷、助、补、减”这一系列配套措施,它是1987年开始实施的,1999年又开始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事关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它的影响已经不单纯是收费问题了。听说张部长在大学也是完全靠助学金和奖学金完成学业的。请您介绍一下,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怎样从人民助学金、奖学金发展到今天的“奖、贷、助、补、减”的?
【张保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这件事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党和政府是一贯非常重视的。我是60年代初上大学的。
[主持人]: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张保庆】:北京外国语学院。
[主持人]:您是学什么专业的?
【张保庆】:学法语的。我们那时候高中的困难学生也有助学金。到了大学,当时都叫人民助学金,申请办法跟现在差不多,到了学校之后,有老师,特别是辅导员,根据你家庭的情况,根据你自己的要求来确定助学金的发放程度。我觉得,那个时候老师们、学校领导们对学生是很关心的,对学生的情况也非常了解。像我自己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报到之后,当时学校发了一个表格,我记得里面有两种标准,一种是12.5元的标准,一个是18元钱的标准,当时的伙食费是15.5元,老师说,根据你家里的情况,你应该享受18元的奖学金,就是说15.5元的伙食费交了以后,我还有2.5元的零花钱,可以告诉网友,我的大学四年就靠着学校给的助学金帮助我、支持我完成了学业。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的,完全一帆风顺是不大可能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亲戚朋友帮助你是情,但是如果国家、政府帮助你就是义。亲戚朋友帮助我了,我欠亲戚朋友的情,国家帮助我,我欠的是道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国家和人民对我自己的帮助。我始终认为,资助困难学生,作为党和政府来讲,绝对不是说给几块钱的问题,这里面确实关系到我们党的宗旨到底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是不是优越的问题。再往深处讲,还关系到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党要不要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他一把,甚至可以改变他的一生。所以我认为,从解放以来,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是高度重视这个事情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原来就是人民助学金了,没有贷款这一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你刚才讲的,有了奖学金,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奖学金过去是以政府为主的,现在奖学金很多了,有国家奖学金,也有学校的奖学金,也有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学校设的奖学金,有企业的奖学金,还有定向的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在学校里的种类是很多的;有了贷款,学生贷款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为什么国家很重视助学贷款?因为这是政府倡导的,政府贴息的贷款。除此以外还有商业贷款,学生到银行商业贷款已经有很多钱了。还有学校的贷款,其实就是借款,学校借你一笔钱,以贷款的名义,过后还给学校就行了。还有减免学费,这过去也有的。第四就是勤工助学,这也有很大的发展,过去学校有助研、助管、助教,现在让他每周、每个月在这个岗位上得到一定的报酬,有很大的发展。比如说开辟绿色通道制度,过去也没有。如果你家里很穷,只要到学校里去,我们严格要求,学校必须保证这个学生入学的,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你家庭的情况进行审核之后,该减免学费就减免学费,该给奖学金就给奖学金,该给贷款就给贷款。实行收费政策之后,还要求学校不能光收费,还必须二次分配,从学费中提取10%用来资助困难学生。这些东西我认为可以这么说,到现在为止,我们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政策已经形成一个体系了,所以如果这些政策都能够得到落实的话,我个人认为,应该实现我过去讲的那句话,高校中任何一个困难学生都能够得到资助,能够完成学业。
[主持人]: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清楚我国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现行教育经费运行体制,这容易让大家混淆必要的收费和乱收费、高收费的概念。请张部长给我们详细地解释一下大学为什么要收费?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四年下来到底是多少?这个培养成本的收费高不高?您曾经说,现在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培养成本大约要四到五万,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保庆】:高校的收费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探索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要收费?过去我们高校是不收费的,为什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我们逐渐实行收费改革,现在收费制度在不断完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因为网友都知道,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大家都希望它能够更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培养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国家是付不起的。第二个从高等教育来看,收一定的费用还是应该的,另外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那么收费也是必然的。在收费标准的制定上,中国毕竟有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当初在99年设计这个政策的时候,当时依据的标准是按日常运行成本的25%,日常运行成本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老师的工资,加上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气,这个比较好计算,我们算下来,有些学校不一样,平均下来大概一个学生每学年需要一万四千块钱左右,所以我们99年定的费用正好是3500块钱。但是也有人提出,要按照培养成本来计算收费,我们收费政策的最终目标有一个提法,就是建立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由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或者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这里面就讲到了培养成本,因为完整意义上的培养成本是很高的。什么叫做完整意义?把我们高校建立那天起,所有的花销和开支都计算到培养成本里。那样算下来,大概一个学生每年的培养成本平均是4—5万。所以可以告诉网友,现在我们的收费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培养成本。很大的原因,我们公办高校还是政府投入为主的,不是说完全靠收费来维护学校的运作,所以收费标准不能定得太高。99年定这个标准之后,我们这几年每年都发通知,要稳定收费标准,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个方面讲,你说现在的费是高了还是低了?我想跟网友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真正从培养成本意义上讲,现在的收费不能说很高。但是按照中国目前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来讲,这个标准也不能算太低,因为收费必须要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低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真正有钱的人还毕竟是少数,我们中国还有八亿的农民,一个农民要光靠种粮食,供一个大学生是不容易的。另外还要讲清楚一条,现在和我们上学时相比,上学成本高了,比方说,现在一个学生收3500元的学费,一个月平均300块钱,孤立的来看好象不高。但是由于伙食费也比过去高了,现在的日常开支、日常消费,包括买书本、住宿费,包括学费,还要买衣服等等,这样对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来讲,或者农民子女来讲,那就是不得了的了,这些因素都是要很好地考虑的。在收费的问题上,我们一直采取很慎重的态度,既坚决反对有些人用收费来代替政府投入,或者说想靠收费来维护公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收取一定的费用还是应该的,高等教育搞免费也是行不通的,这两者之间是要很好地把握的,要掌握好一个度的。现在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有的说该收费,有的说收得高了一点,看起来都有道理,但是在这个大局下考虑的话,都会有自己的结论出来。当然现在有一些学校,有一些地方,变相地提高了收费标准,或者说除了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和项目之外,他又自己私立项目和标准,这些都是错误的,都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
高校收费只有学费、住宿费是合法的
[主持人]:在刚才您说到的大学生要收费这一项,主要是收的什么费用呢?包括哪些内容?
【张保庆】:现在我们国务院规定的,对高校来讲就是两项费用,一个是学费,一个是住宿费,这是政策定下来的费用。每一个高校都可以向学生收这两种费用,这两个收费项目是国务院、中央定的,具体到收费标准,是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的。可以从广义上讲,只有这两项费用是合法的,如果学校向学生收取其他的费用,有一些虽然是合理的,但是学生同意的可以收,否则都是违法的。比如说床上用品费,学生愿意了,就没关系,学生不愿意,就不能收取这个费用。
[主持人]: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许多高校都盖了学生公寓,在一些学校里学生公寓是分等级的,有的豪华一些,有的差一些,收费就拉开了档次,这是我们提倡的吗?或者说这是不是有悖于教育的公平?
【张保庆】:到现在为止,我们规定全国的高校学生住宿费每学年是800到1200元,在这个范围内调整是允许的。同时我们还规定了一个奋斗目标,就是421,我们希望为我们的本科生创造条件,4个人住一间房子,硕士生两个人住一间房子,博士生一个人住一间房子,当然面积是不一样的,这是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来考虑的,但是收费标准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现在有一些人这样说,只要有钱了,就可以住得好一点,或者说有钱就可以住单间,这是错误的。学生就是学生,有钱也不行,比如说本科生,有钱也不准住单间,有钱也是四个人一间,否则的话就不要当学生了。所以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教育思想的问题,我们可不能把学校变成一个市场,谁有钱谁就可以过豪华的生活,谁就可以住单间,那就不是学校了,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注意。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要限制一些开发商盖这些豪华的学生公寓,比如说有的公寓一个房间里就有一套洗手间,教育部提倡这么做么?这不是无形中提高了高校收费吗?
【张保庆】:如果有条件的话,希望能实现421的目标,但是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做到,我们要注意,学生宿舍只要坚固、好用、耐用就行了,坚决反对奢华。李岚清副总理也都讲了,坚决反对把厕所,包括洗澡间都弄到房间里面去。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学生没有必要这样安排,第二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过去讲消灭筒子楼,学生基本上就应该是筒子楼,而且反对有一些地方把电视机也搬进宿舍,把电话也搬进宿舍,这都是统统不允许的,把电视机放到房间里,那房间是住四个人,你看电视,别人怎么办?电话也放到房间里,那怎么办?要根据国情来决定这些事情。网友的这种担心和考虑也有一定的道理的。应该承认,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出现了一些和过去不同的地方。直接说吧,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时,所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用自己找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现在采取的是双向选择的办法,你选择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也选择你。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出现了少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确实一下子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而且坦率讲,这种现象以后还会长期存在,每个高校的学生都要做这方面的准备。但是第二,我也不承认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最后会找不到工作,临时性的、短期的,找不到特别理想的工作,这种现象是会存在的,但是我不大相信,一个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会永远找不到工作,不大可能的。所以我想,这位网友也不要太担心,你就好好学习,何况现在就业的概念也要变,我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概念是要改变的,现在可不是说你非要挑一个你百分之百满意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就难了,所以今后的观念也都要变。现在中国实际上也存在这种情况,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岗位没有人去干。还有一条,我们高校毕业生今后也可以自行创业嘛,现在已经有了小额贷款,自己办个小公司都可以的。当然我不是说把就业问题都完全推向学生,这几年,国务院每年开电话会议,各级政府都要加强统筹和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当成很大的问题来解决,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的专业要符合市场的需要,政府也要弄出更多的工作岗位给高校毕业生选择。我说这番话,就是希望还是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毕业了几百万的大学生,无非就是十几万的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嘛。
贫困生不用担心毕业后还不起贷款
[主持人]:就是说贷款的学生不用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还不起钱。
【张保庆】:就是一时找不到工作,还不成贷款也不用着急。为什么延长两年呢?就是考虑到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不能还款,但是学生要跟承办的银行另外签一个贷款协议,你不用怕,暂时找不到工作,贷不了款也没关系,但是你要和经办银行见面,不要躲,躲了就违约了,是允许向后推还款期的,你把实际情况跟银行讲清楚,往后延缓,这都是允许的。
[主持人]:谢谢张部长,我的提问就到此为止,下面留出更多的时间给网友。
[网友]:张部长,为什么不能直接由财政发放助学贷款?因为助学贷款如果银行收不回来,最终还是要由央行买单。
【张保庆】:为什么不是由财政直接发放助学贷款,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贷款你要还的,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是有区别的,如果财政给发贷款了,就意味着将来不收了,如果是贷款,按照国家的规定,必须要由银行来承办。如果助学贷款银行收不回来怎么办,我的看法是,银行按照现在的新机制进行运转的话,这种情况大概不会存在,退一万步讲,如果真出现了有少数的人就是不还,形成了呆帐坏帐,那我们还有办法,我们就另行研究办法,除了处罚违约人之外,当然要对呆帐坏帐进行处理。这次新机制里并没有明确讲这个问题,因为现在一个贷款周期需要十年才能有结论,十年才能还完,这个问题要过几年之后看看贷款的运行情况再说。
助学贷款,还需加强诚信教育
[网友]:以前助学贷款难主要是学生毕业不守信誉,找不到人还贷,还有就是助学贷款成本高,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张保庆】:要解决少数毕业生不守信誉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有这么几条,第一条就是学生所在的高校,我们要求建一个国家助学贷款的查询系统,学校要把他的信息披露到他第一次就业的地点。如果是中央部属学校的话,现在有一个中央部属学校的贷款中心,那里面也建立了一套查询系统。如果是省属高校,各省也有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也建立了一个系统。在这同时,所有的经办银行自身还有一个查询系统,而且这个经办银行的查询系统和所有的银行是联网的,也就是说,查到这个学生的贷款情况,哪个银行的网都可以查到。第二,我们正在借用国家更换新的身份证这个时机,我们给所有的高校换新的身份证,身份证里面要录入关于贷款的信息。现在新的身份证是一人一证,要管终生的,到哪个地方去,一检查身份证,就可以知道你还款没有还款。再一条,所有的毕业生在离校之前都要确定一下助学贷款的情况,该还了没有还,该签贷款协议没有签,要办完有关手续之后才能离校,才能给你发毕业证书。还有一条,公布黑名单制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和承办银行相互合作,经过一段跟踪以后,如果确实发现个别人就是不还款,就把这个人的名字和身份证都要在网上、报纸上公布。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加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教育。我总的判断是,我不大相信,我们的大学生会成为最不讲信用的团体,我相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将来会是守信用的,会按时还款,我刚才说的这些针对性都是那些少数不还款的。我不敢保证不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相信不会是多数的情况。这位网友讲以前助学贷款难主要是学生不守信用,这个话不准确。我的看法,以前助学贷款难,除了政策不够完善,机制设计不够合理之外,主要还是学校、银行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不负责任,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农村中小学和高校是今年治理乱收费的重点
[网友]:日前,教育部长周济提出要打好秋季开学治理乱收费这场硬仗,今年治理乱收费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抓紧落实?
【张保庆】:现在社会上对学校乱收费问题反映很大,国家已经把它当成一个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工作来抓。当前治理乱收费主要是指有些学校、有些地方违背国家的政策规定,擅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者搞一些搭车收费。当前治理的重点是两个,一个是农村中小学的乱收费,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问题是这次的重点,因为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把相关的费用都承担起来的,而且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直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就牵涉到国家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全局了。第二是高校乱收费是重点,因为是有明确的政策界限,这种情况下还要乱收费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重新明确政策,包括在农村地区为了纠正乱收费,采取一费制的收费办法,在高校我们重申了有关规定,我们下决心今年秋季开学之后见到成效。这个问题我还要说一句话,治理好乱收费,据我分析,除了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故意违反政策,少数腐败分子要发教育的财之外,还确实有一些实际困难。最大的实际困难是什么呢?现在比方说农村的义务教育,政府的投入不到位,搞得有些地方、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有些学校没办法,乱收了一点钱。即使如此,我们也是不允许的,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坚决治理乱收费,另一方面,政府的投入必须跟上,该是政府投入的,政府必须要投入。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
[网友]:国家对重点大学投入大量资金,为什么不对中小学教育加大投入?对重点大学的投入要达到什么效果?是否有效果?为什么日本一穷二白的战后都能全力支持教育,中国就不行?为什么叫嚣了十几年的“百年大计”,至今仍然是个问题。
【张保庆】:这位网友讲国家的重点大学投入大量资金,为什么不对中小学加大投入,我想这位网友的说法不全面。这几年国家的做法是两个重点,一方面要把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的,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可以告诉这位网友,现在我们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承担的,比方说去年,中央和地方共同为义务教育投入了1266亿,不是没投入,这些投入主要是用来解决教师的工资、学校的日常运转和必要的校舍改造。本来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省和省级以下政府,但是这几年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央政府这几年都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的投入。我给你举几个例子,第一,从2003年开始,中央又投入了50亿元,搞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扶贫工程,这个钱主要投在西部。第二,中央这三年又投入了60亿元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也主要是支持西部和一些贫困地区。同时,中央每年采取转移支付的办法,拿出50亿元,支持地方政府发放教师工资。还有一项,最近正在实施的,今后四年内,中央要投入100个亿元,实施西部义务教育攻坚工程。这两年正在炒作的就是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学生一律免费提供教材,这个事情通知已经发了,为此国家今年要拿出10个亿,明年要拿出20个亿。现在算下来,不是说国家不重视中小学教育,这是不对的,只能说现在我们的经济实力要把中小学搞得更好可能还有一点难度。为什么国家拿一部分钱支持重点大学的建设呢?这是从现代化全局考虑的,义务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抓好是不行的,所以义务教育要搞好。但是,同时另一个重点就是高等教育,也必须要搞好,我们最终教育的出口是高等教育,人才、科研成果,对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部分是高等教育的,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必须的,因此这几年,国家在重视义务教育的同时,也拿出了一定的资金来支持高等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要下决心支持一批高等学校或者学科能够尽快赶上或者超过世界上的一流高校,这也是从我们国家的全局出发的,也是从现在世界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要求出发的,这是关系到国家将来最终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所以,这位网友提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你不太了解情况,不大了解我们国家现在抓教育方面的全局问题,所以你提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但是说法上有点不太准确。
[网友]:因为扩招,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平摊后应该越来越低,为什么收费反而越来越高?能回答一下吗?
【张保庆】:这位网友提的问题刚才实际上我已经回答了,不过我再补充说两句。收费越来越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合理的,一部分是不合理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99年定的时候,是按照日常运行成本的25%来掌握的,那就是说,很可能全国平均每学年是3500元,但是这个标准制定之后,2000年开始,要求一定要稳定在这个标准,不能再增长了。有些地方原来的收费标准根本就没达到3500元,结果经过省政府批准之后提高到3500了。还有一些地方是倒挂的,原来高职收费高,本科收费低,这样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进行调整,这也是属于合理调整范围的。另外还有一条,原来政策里规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同一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样可能有一些地方就把热门专业的收费标准提高了,这也属于合理范畴。属于不合理范畴的我也不否认,有些地方确实趁机把费用提高了,这是错误的,凡是违背国家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我们都要查的。
[网友]:张部长,您是否对各级的办事能力过于自信了?
【张保庆】:这位网友说的问题,我现在恰恰是另外一种考虑,我现在也自信也不自信,甚至可以说不自信占主要成分。我从1999年以来一直负责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制定了一套政策,如果各级政府或者高校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都能够认真落实这些政策的话,我们今天就没必要坐在这里对话了,那就是说高校困难学生的问题大致上都解决了。就是因为现在有一些地方的政府,有一些高校,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有一些金融部门,没有认真执行国家出台的政策,所以才有今年政策的调整,才有这次我出来讲这么多话。所以不是说我太自信了,现在需要我们共同树立信心,然后扎扎实实地工作,把这件事办好。
[网友]:新的助学贷款规定“如果贷款学生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经批准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请问服务期限具体来说为多少年,批准的手续和程序是怎样的?
【张保庆】:这也是这次我们政策调整的一项内容之一,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开展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工作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把资助工作和学生就业工作的导向结合起来。这次调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把我们的资助工作和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够协调起来,要支持那些愿意到国家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就业的学生。凡是毕业后,到了国家指定的这些艰苦的地区、艰苦的行业去就业,那么他的贷款包括利息可以用奖学金的形式免掉,政策已经定下来了,具体怎么执行,我们正在搞具体办法,估计很快就出台了。
[网友]: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是谁的“义务”,国家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为什么我国每年花再教育方面的钱只占国家预算那么小的比例,连很多贫穷国家都比我们多?
【张保庆】:九年义务的“义务”是指两方面,一个是办教育者,就是政府方面,同时也是受教育者的义务。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国家要承担起来,国家承担办学的义务,就是国家支付相关的经费。同时,受教育者,特别是适龄儿童,必须要承担自觉接受教育的义务,什么概念呢?凡是适龄儿童,严格来讲,都应该自觉地到学校接受教育,而不应该不到学校就学。国家在其中是两个责任,一种是国家要承担其兴办义务教育机构的责任,同时国家还承担着通过立法来强迫适龄儿童都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教育部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网友]:教育既然产业化,那就应该撤销教育部!
【张保庆】: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因为教育是一个要体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门,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将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也违背了我们的办学方针,也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说,直接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所以产业化的问题,我们教育部是坚决反对的,是绝对不能把教育产业化的,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了教育事业了。但是同时我也不能否认,这种思潮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领导者那里,在一些学者那里是有的,有一些人现在都在鼓吹这个东西,比方说,我最近发现有个别地方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以改制的名义卖掉了,卖给私人了,这就是这种错误思想的直接原因,这个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网友]:教育部,你的良心难到没有看到这样的怪事,走上这样的怪圈,难道责任不在教育部?一方面现在的教育可以说剥夺了穷人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负债经营,欠了银行好多钱,有的几乎几十年也还不清,走上这样的怪圈,难道责任不在教育部?
【张保庆】:这位网友说的“是不是剥夺了穷人受教育的权利”,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可能你讲的是高收费剥夺了穷人受教育的权利。我认为你的理解是错误的,现在是要收一定的费用,但是收费标准不能定得太高。刚才我也讲了,要有一套资助穷人家的孩子,让他们完成学业,这两个是不矛盾的,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对立起来。这种现象冷静点考虑,中国有,外国也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另外,你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负债经营,欠了银行很多钱,责任在不在教育部?我想责任不在教育部,因为教育部和国务院的规定是很明确的,根据学校的类型,我们一再讲的,义务教育的责任是政府,义务教育的学校严格讲是不能负债经营的,如果负债经营了,那就说明这个地方的政府没有尽到责任。高等学校倒比较复杂一点,因为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事必须要办,必须要马上办,政府的经费支持不能到位的情况下,适当利用贷款是可以的。今后有一些高校在合理的范围内还是可以有一定的贷款的,问题是不能贷得太多,不能乱贷,贷了之后要花得更好,不能这一届领导贷了许多款,不考虑偿还能力,为下一届领导带来麻烦和包袱,这都是要禁止的。我们坚决反对乱贷款,坚决反对不根据需要和偿还能力乱贷款。我们对部属高校都建了一个网,对每个高校的贷款都建立一个警示系统,贷了多少款之后不能再贷了,再贷就有风险了。所以这不是教育部的责任。
【张保庆】:我非常高兴能够回答网友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今天还不能全部回答你们的问题。但是我非常高兴,看了你们的这些问题涉及面很广,提问的角度都不大一样,至少说明大家对教育是很关心的,这是个好事情。我可以告诉网友们,我从来不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很好,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就是把教育工作做好,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教育工作搞好,为我们的民族复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网友们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我提出,希望我们有机会再见面。
相关专题:贫困生怎样上大学 解读国家助学贷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