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总成
●主讲名师:郭家海
常州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浦安彬启东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
●潘双林姜堰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关键词
(一):题量减少这部分的试题已经由2004年的6道减为2005年的4道,其原因是为了适当降低客观题的比重,减少题量和卷面字数。2006年基本上应该保持2005年的格局。
(二):容易失分这一部分以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为几个热门考点,考生得分率一直不高。有不少考生不会写常用的字,出手就是错字;不会使用书面化的成语;不能区别同音近义词,常常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现代文阅读的关键词
(一):读——“观其大略”高考现代文阅读,读懂文章是基础。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是整体阅读,“观其大略”,第二遍则是带题阅读。
(二):审——“见微知著”考场阅读中审题很重要,一定要认真读题,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要能够见微知著,尽可能从题干中发现更多的信息。
(三):答——“瞻前顾后”并“顺藤摸瓜”
答题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阶段,特别需要“瞻前顾后”和“顺藤摸瓜”的意识。“瞻前顾后”就是要有全篇意识和语境意识,“顺藤摸瓜”的这个“藤”就是审题指向和语意链,这个“瓜”就是组织答案的语言材料。
三、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
原则:非常熟识的作家和作品不会考,主要是为了防止猜题和押题。
走向:2005年,全国卷出现唐宋诗并驾齐驱之势,2006年有可能将重心偏向宋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